網絡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它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寬了溝通渠道,但也帶來了會讓人上癮的網絡游戲、聊天室和黃色信息。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何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網絡環境下,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做些什么? 這就需要我們要不斷加強網絡管理。對網絡低俗要“斬利、健法、強管、施教”。
一、現在網絡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
網絡是當今全新的公共話語空間,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響力。網絡傳播信息時,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也在互聯網上找到了新的渠道和平臺。所以才不時爆出“這個門”、“那個門”,刺激人們的眼球,挑戰網絡秩序的底線。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有很多人敢做;以前被視為洪水猛獸的事物,如今被多人引以為榮;以前認為丑陋的現象,如今媒體卻在追捧……于是,芙蓉出水了,鳳姐出位了,獸獸脫衣了,拜金女來了,連淫賊西門慶都搶著要了……。一件件網絡事件,一時讓人感覺很刺激。
網絡低俗風蔓延及擴散,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污染了社會環境,侵蝕人們的心靈。尤其是使青少年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社會責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網絡低俗之風危害著下一代,摧殘著祖國的花朵,動搖著祖國未來的根基。截至2009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3.38億,且近5年每年都有超30%的增幅,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其中,25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數量已超過1億,18歲以下的網民超過6600萬。色情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網絡傷害的兩大因素,網絡傷害直接造成我國青少年犯罪低齡化趨勢的發展,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增多,據調查,青少年犯罪約七成與網絡影響有關。因此,整治低俗之風、凈化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迫在眉睫。
庸俗、低俗、媚俗的現象,久打不絕,甚至有時還很猖狂。其原因有各種各樣的分析,而主要是為經濟利益的驅動、法制不夠健全、管理不夠到位、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等。因此,首先要“斬利”:切斷‘三俗’的利益鏈,規范網媒行為,不能急功近利、金錢至上、喪失道德底線。不能單純追求票房、收視率和發行量,而忽視藝術品位、放棄社會責任、突破道德底線、有損民族情感。要“健法”:繼續完善和出臺新的如“網上低俗內容”的十三條標準那樣的法律法規。要“強管”:把“違法”、“違規”、“缺德”、“不宜”的低俗信息用不同的治理手段嚴格管理,并使其長久化、制度化、建立長效機制。要“施教”:既大力加強青少年的引導、教育,做到疏導結合。要把反‘三俗’與網民的自我啟蒙和教育結合起來,使青少年知道黃色、低俗內容的危害,不給低俗內容以容身之地,進而以行動反對和抵制低俗。我相信,始終堅持發動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開展監督,就一定實現重建道德體系,制止網絡“低俗風”流行。
對于低俗網絡如何治理,關系著網絡文明建設,共建和諧文化氛圍。在優化凈化網絡環境中,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采取“兩個約束”、“兩種治網”的措施,切實開展網絡文明建設工作,全面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進程。
二、治理網絡的具體措施
(一)“兩個約束”措施
1、通過自身約束,強化自身素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人是一切行為的操控者,而人的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其行為的結果。顯而易見,預防不文明網絡行為的發生,抵制各種不健康網絡信息的侵害,關鍵在“人的素質”這個第一內因上做足文章,做到網民與網絡經營商同時自律到位。
一方面,網民要加強個人自律意識,文明上網。夯實思想政治基礎,全面提高素質涵養: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和看待一切事物,提高辨別不良信息的判斷力,增強抵御不良信息侵蝕的免疫力;開啟“個人防火墻”,經常“自我殺毒”,及時修復“個人漏洞”,消滅一切影響身心發展的不安全不健康因素和隱患。
另一方面,網絡經營商要增強行業自律意識,文明辦網。用科學發展觀占領經營陣地,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增強依法經營、誠信經營、規范經營的自覺性,恪守行業道德,堅決反對一味追求商業利益的錯誤傾向,增強服務社會意識,落實服務社會責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網絡品牌,讓互聯網成為體現時代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的宣傳陣地。
2、通過外界約束,加大監督力度,提高外界制約力。
對于網絡不文明行為制造者,外界監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輿論的力量勢不可擋。抵制不文明網絡行為,優化凈化網絡環境,不斷完善監督體系至關重要。通過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達到對不文明網絡行為進行制約的目的,迫使肇事者投案自首、改邪歸正。
一方面,加強群眾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群眾監督機制,浙江省有關管理部門應向社會公布24小時舉報電話,并依問題反饋價值予以精神或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成千上萬只慧眼,密切注意一切危害網絡文明建設的行為,發現問題及時檢舉。
另一方面,加強輿論監督力度。輿論監督是消息傳播的有效途徑,具有極快的時效性和廣泛的公開性。建立健全輿論監督機制,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正確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提高輿論宣傳監督力,大力營造科學發展求先行的宣傳輿論氛圍,對危害網絡文明建設的行為進行曝光,對推動浙江網絡文明建設的行為進行宣傳,形成文明上網、文明辦網的輿論引導機制。
(二)“兩種治網” 措施
1、依法治網,依靠法律手段,增強法制約束力。
古語有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法律是最有效的約束和管制手段。只有從法制上動真格,才能引起每個人的警醒。妥善運用法律武器,一切不合法的問題迎刃而解。
因此,網絡文明建設需要有力的法制保障。一是加強釋法。進一步宣傳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增強網民文明上網和網絡經營商文明辦網的法制觀念。二是加強立法。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定保障措施,重點解決網絡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三是加強執法。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科學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法,治標治本,扎實開展網絡治理工作,包括打擊網絡欺詐犯罪等。
2、以德治網,強化道德建設,提升道德感召力。
道德在網絡文明建設中具有“內化自省、教化說服”的突出功能。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網絡環境,使網絡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個性、強大的文化親和力和凝聚力,高尚的網絡道德追求不可或缺。
一是樹立“誠信”金字招牌。堅持誠信為本,樹立網絡良好信譽形象,打造網絡誠信品牌,打造網上和諧家園;不斷加強誠信建設,營造網絡誠信氛圍,營造放心網絡環境;廣泛開展綠色網絡、安全網絡、健康網絡、誠信網絡創建活動;把優質服務作為生命線來抓,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鐫刻進每個人的細胞,成為一種寶貴的網絡精神。
二是遵守“八榮八恥”。網絡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虛擬世界,絕對不能成為道德的淪喪區和真空地帶。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積極倡導文明辦網,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上網風氣,使網絡成為宣傳科學發展觀的載體,成為展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風貌的窗口,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平臺。
總之,推進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各界人士進行鍥而不舍的努力。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重在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貴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開發和應用先進管理技術,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網絡發展之路,把網絡文明建設全面推向巔峰。
作者:李曉木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