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不知道能不能給央視挽回面子
央視春晚作為“年夜飯”已成為大多數中國人過年不可缺的一部分,堅持著它固有的模式。時至今日,面對電視春晚的格局變更,央視春晚也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無論是其他衛視更多元的娛樂形式在不停地分流觀眾,還是地方臺在春晚節目設置的創新帶來的沖擊,央視春晚遭遇了“拐點”。
春晚格局
各大衛視圍攻 央視保密應對
近年來,各地方衛視的春晚逐年給力直逼央視,今年似乎更加明顯,從跨年晚會就可以看出,各衛視瓜分收視率的意圖已相當明顯。
北京衛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尹迪介紹,“北京衛視網絡春晚將在大年三十之前播出,動畫春晚、主春晚和環球春晚將安排在大年三十、初一和初二播出”。而湖南衛視今年同樣打出了“國際春晚”的概念,更多衛視在春晚前都曝光了節目與明星陣容,借以吸引關注度。
央視應對策略:面對這樣的情況,央視春晚比較沉著,不但在審節目期間就對全國媒體進行了封堵,還用盡各種辦法防止信息泄露,但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業界評價:湖南衛視2011春晚總導演陳汝涵昨日說:“我們也會堅持自己的東西。今年我們的主題是‘快樂一家人’,我們想更輕松、更娛樂。”
年輕化競爭
央視傳統 衛視活力
面對年輕觀眾群,各大衛視做足了功課,湖南衛視打造的“快樂中國”、江蘇衛視打造的“幸福中國”等,節目更顯輕松和活力。
北京衛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尹迪介紹:“央視春晚要顧慮全國所有觀眾的喜好與偏愛,所以傳統可能是必須的元素,而創新方面或許就是次要的了。”
央視應對策略:每年春晚上都少不了青春偶像,從之前的范曉萱、李紋,到近幾年頻繁亮相的周杰倫、蔡依林等,對年輕觀眾還是很有號召力的。但是相對于各大衛視來說,央視春晚的“新鮮度”有所欠缺。
觀眾點評:西安市白領王先生告訴記者,央視春晚已形成了一個模式,希望可以有所突破。從時尚方面來講,央視春晚有點落伍了,應該多關注都市化的生活。
網絡化PK
網絡春晚后來居上央視開始發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絡春晚,究其原因,是因為網絡春晚更有意思、更好玩、更親民。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網絡春晚的節目形式更能體現新娛樂的趨勢與走向。
央視應對策略:面對網絡春晚的兇猛勢頭,央視今年推出六場網絡春晚,除大年初一晚在央視3套綜藝頻道首播,在網絡上同步直播外,第2至第6場將于初二至初六,在中國網絡電視臺、手機、IPTV和車載公交電視四大平臺以及搜狐網播出。看來,在網絡春晚的競爭中,央視已開始發力。
網友點評:網友“跳跳虎”稱,網絡春晚因為相比而言更加開放,也更接近于當下時代,所以看起來更輕松,也相對自由。
經典難現
經典越來越少 央視稍顯麻木
回想一下近些年來的央視春晚,像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那英、王菲的《相約九八》等傳唱度高的歌曲似乎越來越少。王菲的《傳奇》被傳唱可以稱得上是近年來央視春晚的傳奇了。此外,央視春晚“重復”的習慣也令很多觀眾感覺乏味——周杰倫、劉謙頻頻露臉春晚,已不能令觀眾感覺“驚艷”了。
央視應對策略:面對流傳經典作品的壓力,央視春晚似乎顯得有些麻木。
專家點評:作詞家趙昌彪昨日對記者說,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創作人的創作能力在逐漸下降。另一個原因是春晚本身的傳播力也在下降,現在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看春晚的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專注了”。
觀眾互動
互動性逐年減少 聯歡轉為晚會
近年來,央視春晚由最開始的聯歡會形式走向以語言類節目為主的晚會形式,歌舞成了配角,而且與觀眾的互動也越來越少。
央視應對策略:雖說今年央視春晚中,主持人將承擔起互動的大任,但如何“聯歡”?“聯歡”的效果如何?還待后話評說。
業界評價:北京衛視2011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尹迪說,晚會互動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電視上的傳統春晚展現一個更好的舞臺效果是最重要的。
國際化
地方臺走向國際 央視動向不明
從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上就不難看出晚會邁向國際化的步伐,夏奇拉、蘇珊大媽(未到場)等國際明星都開始走入中國市場。
央視應對策略:央視春晚目前在這點上的動向還不是很明確。湖南衛視2011春晚總導演陳汝涵說:“許多電視臺在國外都已經落地。而且觀眾的視野在逐漸開闊,要求也會同步增高。”
業界評價:陳汝涵認為,國外的華人越來越多,國內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代表著文化的融合,作為電視節目,應該在這點上有所體現。本報記者 朱秦冀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