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之路——姚明是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單筆出口
釜山亞運會上的姚明,已經是當年的NBA狀元秀。在打完印第安納波利斯世界男籃錦標賽后,來到韓國的姚明已是萬人矚目。為了采訪他,日本共同社記者松崗誠在亞運村制證中心等了五六個小時。松崗誠對姚明的評價令人難忘:“長這么大的個子,人卻一點也不傻,這實在太稀罕了?!?/p>
姚明豈止是不傻,往往他比常人還要聰明,有時甚至“蔫壞”。有一天他悄悄嘀咕道:“你看XXX(一位女記者),每天的衣服都不一樣。你說她是當記者啊,還是做模特?”姚明不太喜歡花枝招展的女人。他曾對好朋友說,當初喜歡葉莉,就是因為青年隊的葉莉常穿一身白色的無袖連衣裙。
雖然在賽場內外受到關注和追捧,可在中國男籃里姚明當時還不是“老大”,“夾著尾巴做人”是必須的。隊內訓練跑步的時候,資歷比主教練王非淺不了多少的鞏曉彬、胡衛東時不時“自己掌握”,姚明卻總是老老實實,一步不敢懈怠。
姚明是個有心人。十八歲第一次進國家隊的時候,他就曾和新華社記者聊天,詢問如果打NBA應該做哪些必要的準備?并開始認真自學英語。被選為狀元秀后,一天訓練完坐在場邊和記者閑聊,他突然很認真地問:“What day is it today(今天星期幾)和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天幾號)有什么區別?”姚明在NBA的翻譯潘科林說:“姚明進入NBA第一年還主要靠我來回答記者提問,第二年就基本上可以直接對答了?!保玻埃埃茨甑难诺鋳W運會,姚明甩掉翻譯,獨自和一幫老外侃侃而談,輕松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在很多人眼里,“姚明是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單筆出口。”姚明登陸NBA之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更多的美國人認識并喜歡上了中國人。
記者2002年到美國華盛頓當駐外記者,有時會到單位附近的籃球場打球。開始時根本沒人注意到一個中國人在打籃球,但姚明到美國不到半年,就會有美國黑人對著記者喊:“YOU!”姚明的英文發音是“YAO”,美國人發不好這個音,就習慣地稱他為“YOU(你)”。在美國人眼里,可能所有會打籃球的中國人都可以叫“YOU”。
不僅在美國,記者多年在國外采訪,每到一個地方,只要說起姚明,沒有人不知道的。甚至有時候只要說自己是來自中國,立刻就會有外國人和你說:“YAO MING!”而且往往伴隨著大拇指和贊許。對于這些離中國很遠的外國人來說,也許他們并不了解中國多少,但他們都知道姚明。
姚明用英語和籃球給自己架起了一座通往榮譽殿堂的橋梁,而姚明自己則成為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