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爭奪話語權
“中國需要編制自己的價格指數,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敝袊撹F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普氏資源價格指數”被廣泛使用,但是該指數并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供需狀況。他說:“三巨頭之所以選擇普氏指數是因為該指數最能維護他們的利益?!?/p>
據國際鋼鐵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全球鐵礦石出口貿易量為9.6億噸,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占比約為67%,而僅中國一個國家鐵礦石進口就達全球鐵礦石進口貿易量的65%,中國鋼鐵生產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今年以來,受鐵礦石運輸的大型海岬型船需求低迷影響,全球鐵礦石市場整體處于低迷時期,然而,國內鐵礦石價格卻在這樣的環境下“逆勢”走高。這其中也不乏國際機構對中國鐵礦石市場的惡意炒作。鐵礦石的價格不斷被抬高,直接推動了國內鋼鐵產品價格的上漲。目前,隨著我國龐大的保障房工程的全面開工,高昂的鋼價必將對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編制發布鐵礦石價格指數是為了爭奪定價權力,盡管在目前情況下,我們還不能拿到定價權,但我們仍然必須為日后贏得定價權抓住機會,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對此表示認同,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指數的編制,是為了讓國內的鋼鐵企業能夠動態了解國內鐵礦石的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理順鐵礦貿易的市場秩序,成為國內鋼鐵企業比較認可的權威數據。
“中國指數”仍需完善
畢竟,我國為鐵礦石編制價格指數起步較晚,在此之前,國際權威機構已經擺好布局、搶占了鐵礦石定價服務市場。因此,有不少人也對“中國指數”表示擔憂。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專家團專家陳克新認為,縱觀三大國際鐵礦石價格指數,其建立方均為第三方機構,既不是礦山企業,也非鋼鐵廠家。而目前編制“中國指數”的鋼鐵協會并非獨立利益機構,以此身份制定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勢必遭遇世界礦業巨頭質疑。因此,如何科學地編制價格指數,使其更為客觀真實地體現市場的價格,成為國際市場認可的“中國指數”,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在以后的正式編制中能按照現在的設想,客觀、公正反映中國鐵礦的供求關系、價格變化等實際情況,那么‘中國指數’才有可能贏得國外一些機構的認可?!边t京東表示,目前鋼鐵工業協會編制鐵礦石價格指數的采集渠道比較穩定。比如說對于進口鐵礦石,每單合同簽訂時的價格,以及進口鐵礦石到達鋼廠后真正使用的價格,這都是編制指數時數據的主要來源。遲京東表示,“中國指數”一旦成為令市場信服的指數,國際、國內市場鐵礦石的價格波動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隨意。國外機構會根據這一指數來選擇定價模式,而國內的鋼鐵廠家也會根據價格指數的指引,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生產。(記者周小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