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一張醫保卡,原本是張“救命卡”,現在卻成了“公用卡”,還上演了一出“活人變死人”的荒唐劇。這出鬧劇引起了網民的關注,也折射出醫保卡管理的亂象。
活人變“死人” 醫保卡亂象何其多
在上海市某三級醫院住院治療的許某,因肝癌病情加重,醫治無效死亡。在家人為其辦理死亡證明時,卻遇到了麻煩,因為許某住院登記時用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上海市參保人員沈某的名字。病歷上記錄的是沈某死亡,許某家屬卻要求院方出具許某的死亡證明。
醫生根據相關規定,拒絕了家屬的要求。家屬不得不承認許某為貪圖少付醫療費用,借用了沈某的醫保卡住院治療。同時,沈某則因出借醫保卡給他人使用,轉眼間變成一個“死人”。為拿到死亡證明,許某家屬只好到醫保管理部門,請求更改醫保就醫記錄,將沈某從“死人”變成活人。
上海市醫保監督檢查所在查實有關情況后,責令沈某退回因出借醫保卡被冒用的醫保基金3543元,并對其給予了行政罰款1000元。同時告誡相關醫院,加強對就醫參保人的醫保卡信息核對工作,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事實上,由于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醫保違法違規案件層出不窮,醫保基金屢屢遭遇“蠶食”。今年1-4月,上海市醫保監管部門與公安等部門聯合,已先后查處醫保違規違法案件達1336件,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個人貪小利、好心或不知情出借醫保卡,個人偽造醫療報銷憑證,醫療機構及醫師偽造憑證,醫師貪利違規操作等方面。
上海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卡是參保人員的就醫憑證,也是醫療費用結算憑證。冒用他人醫保卡,不僅會造成醫保基金的損失,也干擾了參保人員的正常就醫,損害了參保人員的利益。
醫保卡詐騙“三方”構成利益鏈
記者調查發現,在醫保卡詐騙案件中,參保人員、黃牛、醫院各得其利,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
處于利益鏈源頭的是參保人員。“醫保卡公用現象很常見。”上海一家藥店的收銀員告訴記者,三代人合用一張醫保卡、保姆用主人家的醫保卡、親戚朋友間借用醫保卡的現象相當普遍,甚至有人把醫保卡當成“人情”送于他人,或者租給黃牛黨。
黃牛則是這條利益鏈的第二環。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的法官肖波曾審理過多起醫保詐騙案,他介紹說,不少黃牛往往采用小恩小惠,或按次或按月付費的方式,從參保人員那里收集多張醫保卡,到多家定點醫院通過代配藥的方式大肆開藥,再低價轉賣給藥販子牟利,騙取醫保基金。
在他審理的一起案件中,黃牛傅某于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通過“運作”44張醫保卡,騙取醫保基金近50萬元,目前已被浦東新區法院以詐騙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罰金2萬元。
而與黃牛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醫院正是這條利益鏈的末端。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醫生完全無視診療常規和醫保門診就醫管理規定,對持多張醫保卡就醫開藥的異常行為視而不見,在本應記錄診療情況的就醫記錄冊上未寫一字,為黃牛騙保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在這起醫保詐騙案中,傅某就曾一次持10張醫保卡到某位醫生處開藥,從掛號到結算竟不超過2分鐘。
此外,“假出院”也是典型的醫院偽造病史記錄結算醫保費用的違規行為。上海市醫保管理部門表示,某些醫院擅自為尚未出院的參保病人辦理虛假出院手續,并將其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通過冒用其親屬醫保卡和偽造住院病史的方式進行結算以謀取利益。
斬斷“利益鏈”需打“組合拳”
醫保基金作為一項公共基金,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那么,如何斬斷醫保卡詐騙“利益鏈”?如何對醫院及醫務人員實行有效監管?在強監管下如何兼顧參保人員看病的便利性?專家建議,從近期看,應從三方面入手加大監管力度以斬斷利益鏈,從長期看,則要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我國醫療保障水平。
一、規范門急診就醫管理,應對處方用藥、門診委托代配藥、就醫記錄冊管理等問題進行規范,要求定點醫院在參保人員掛號、就診等環節應當嚴格核驗“一卡一冊”(醫保卡和就醫記錄冊)。對代為他人配藥的,定點醫院要按代配藥制度進行登記。
二、為就醫次數和就醫費用設計科學便民的網上監控系統。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梁鴻表示,讓醫生對病人逐個核對身份證不太現實,也會大大增加病人的就醫時間,應建立科學的醫保信息系統,對不正常的醫保卡使用情況進行監控。
“比如在限定時間內超過某次數上限,或者就醫費用超過某額度,就對該賬號進行停用和審查。而在上限次數和額度的設定上要經過反復研究,上限太高,不利于保障醫保資金安全,太低則會影響參保者使用醫保卡的便利性。”梁鴻表示。
據悉,上海市醫保監管部門已形成對參保人員就醫行為進行網上實時監控、定期鎖定調查對象重點審核和宣傳預防教育相結合的系統管理模式,對認定有違規行為的參保人員,按規定作出行政處理,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最急迫和重要的是建立醫療保險誠信監控機制。”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表示,在醫保改革中,一方面要建立參保人誠信監控體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包括執業醫師、藥師在內的醫保信用管理制度。“對于嚴重違反醫保管理規定的人員,將其納入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增加違規人員的違規成本,從而促使大家自覺遵守醫保規定,維護醫保基金利益。”王大犇說。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醫保詐騙案也折射出我國目前醫療保障水平不足等問題。對此,梁鴻表示,近年來我國在醫保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保障水平仍相對較低,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進一步“提質擴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來源:新華社(記者 黃安琪 李爍)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