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微博用戶正在快速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7月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從6311萬暴漲到1.95億,增長率達208.9%。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去年8月在國內6個城市組織的微博用戶調查顯示,“70后”和“80后”是最主要的微博用戶,分別占到29.4%和59.1%。他們的微博使用率最高,平均每天發11條微博。這個人群更愿意傳播自己的觀點,更有網絡影響力,也更有消費潛力。
微博影響力有多大,要看粉絲數量的多少。一段關于微博影響力的比喻在網上廣為流傳:“粉絲超過100個,你就是本內刊;超過1000個,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個,你就是本雜志;超過10萬個,你就是份都市報;超過100萬個,你就是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就是知名電視臺;超過1億個,恭喜你,你是CCTV?!?/p>
如今,粉絲的價值已經可以用真金白銀來衡量?!逗幽仙虉蟆?月5日報道,國內有10萬粉絲的微博,發廣告信息的價碼是300元/條;20萬粉絲是600元/條;30萬粉絲是900元/條;600萬粉絲,2萬元/條!
《揚子晚報》6月30日報道,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前50名微博的博主,很多并不是以交流為目的的網民個體,而是一個個運作團隊。像“冷笑話精選”、“全球時尚”、“愛情物語”等擁有上百萬粉絲的知名微博,背后都有一些投資實體在進行有組織、有目的地包裝“運營”。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微博賬號在市場上可賣到5萬~6萬元,在這樣的微博上發廣告,每條價格300~500元。
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市十二中應屆畢業生趙成,創建了微博“糗事大百科”,不到一年已擁有60多萬粉絲,躋身新浪草根微博百強。很多廣告商找上門,他大多都拒絕了,只在不影響整體風格和質量的前提下,才接一點軟廣告,僅這些每月也有2萬元的收入。
有人說,粉絲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認為,粉絲跟傳統媒體的觀眾、讀者是相似概念,粉絲經濟就是把粉絲以一種關注和被關注的規則凝聚起來,采用各種方式盈利的經濟模式。微博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精準營銷工具,微博的@(呼叫)功能,可以精準到每一個用戶;微博轉發機制也非常切合由小眾到分眾再到大眾的口碑傳播鏈條。從這個角度來看,微博粉絲可以用來做品牌營銷、產品促銷、危機公關、事件營銷、售后服務、慈善公益等一系列活動。
《粉絲力量大》一書的作者張嬙也表示,微博把偶像和粉絲放到了平等的位置,掀起了粉絲經濟的新熱潮?,F在的經濟發展是以“我”為核心的,微博的特點非常適合以“我”為核心的潮流。
據《新民晚報》報道,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不少企業熱衷于用微博“隱性”營銷,“借助微博用戶的公信力打廣告,成本比其他平臺低多了?!币话銇碚f,粉絲數量超5000的賬戶就具商業價值,超5萬的“網絡紅人”可能還會招來營銷公司主動登門談合作。合作內容主要包括,按指定要求發帖、轉帖、回復或參與投票,完成后通過審核,就能賺取相應報酬。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微博的經濟潛力,虛假粉絲、粉絲買賣等現象也隨之而來。據了解,在一些在線交易網站,還有專門售賣“僵尸粉絲”的網店,賣家還提供了多種消費選擇。比如,粉絲1000個+轉發400條+評論20條=108元;50條評論20元;100次轉發8元;只購買粉絲8分1個,100個起賣。
沈陽認為,目前各類評估工具對微博的廣告價值略有高估之嫌,因為存在“僵尸粉絲”(即長期沒有動態、同一IP地址申請多個微博號碼的用戶——編者注)、信息欺詐等現象,微博還有“淹沒效應”,關注的人太多,舊的未讀微博很快就被新的所淹沒。此外,用戶對不同博主的信任度和廣告類博文的相關性,也會影響廣告效果。
如今,淘寶網已經開始清理網上買賣粉絲行為,封殺關閉出售“僵尸粉絲”的網店。新浪微博前不久也公開表示,他們每天會通過一套技術手段來甄別、刪除“僵尸粉絲”。新浪微博公關部發言人馬濤濤表示:“惡意注冊是社區的公害,我們每天檢查,迄今為止,累計封殺惡意用戶數量已達20萬個。”
沈陽認為,虛假粉絲也是一種信息詐騙。對“僵尸粉絲”的處理,管理部門可借鑒對虛假廣告、垃圾郵件的管理規則進行管理。網友也應積極舉報虛假粉絲,同時要意識到,通過人格魅力和理性言論獲得真實粉絲才是光榮的。
他指出,粉絲經濟現在還處在初級階段,將來還可以借鑒很多其他的互聯網盈利模式,比如,利用語義搜索的精準營銷,在搜索中進行排名營銷等。在未來,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微博粉絲質量進行評估,評估依據不應只是單一的粉絲數量,還要包括博文的質量、粉絲對博文質量的正面評價等標準。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