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兵團小學和牧場小學是我國鄉村小學中較特殊的一部分,那里不僅有著許多鄉村小學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還面臨民語教學、學生年齡差距大、寄宿學生多等問題。這里的鄉村教師又當老師又當父母,既當漢語老師也負責民語教學,既負責日常上課學習也負責學生們的生活起居。她們是皎潔了天山的雪蓮,是牧民們心中最美的“達芳汗”,她們帶著一群又一群孩子向山外飛翔。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在光明日報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系列公益活動獲獎的“昆侖山下的‘達芳汗’”——教師達芳的事跡——
樸素的外表,樸素的話語,更為樸素的是那顆心靈。這就是記者見到達芳時的感覺。
19歲登上講臺時,她還是個懵懵懂懂的小姑娘。什么數學課、語文課、音樂課、體育課她都敢教。不會怎么辦?自己一個人偷偷在房里學,找各種畫報上的圖片剪下來貼在備課本上,給孩子們看,教他們認識什么是飛機,什么是香蕉。
“那時候一道數學題我可以找到四五種解題方法,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一門心思就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想到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也變成老太婆了。但我很知足。一個高中生,國家給了我許多榮譽,我知足了,很幸福。”
這就是達芳。一個心直口快,卻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干則已,一干必須使出全身力氣的人。而她生活的環境一般人無法想象:昆侖山下的牧場,偏僻、荒涼、少數民族學生占到了96%以上。

最美鄉村教師達芳生活照
母親般的愛心
“1975年我正式當上小學老師是在連隊小學。早晨8點騎上駱駝,原想幾個小時就到了,沒想到一直到晚上8點才到。學校六個年級,只有一個老師。沒有任何準備我就上崗了。”
回想起當年的情景,達芳臉上充滿了幸福。這個號稱駱駝隊的連隊交通閉塞,沒有廣播電視,連個錄音機都沒有,放眼望去,學校周圍全是沙包。但她沒有退卻。家里欠下的2000多元欠款,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上學時音樂最差,但我和另一個老師要教六個年級,他年紀大了,就把音樂、體育等課全交給我來教,還負責六個年級的數學課。不會唱歌,不會識譜,我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學。”
“我一直認為,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么多年,我一直把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牧工們把孩子交給我們,我沒有責任不教好他們。孩子是牧工們最大的希望,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的希望更大,讓孩子更快地成長,健康成長。”
一牧場中心小學80%以上的學生都是寄宿生,遠離父母,雖說國家給寄宿學生有一定的補貼,但對這所偏僻的學校來說,根本不夠。達芳就帶領教職員工種核桃樹,在核桃樹間種蔬菜、種苜蓿,養雞、養羊,改善學生的生活。
“我們是兵團學校里第一個搞起勤工儉學的學校,沒有讓學生參與任何勞動,每年卻有6萬多元的收入,全用在了改善學生生活上。他們遠離父母多不容易呀,讓他們生活得好一點,父母也放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