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
居民聲音
網店入侵小區帶來安全隱患
記者訪問多個小區居民,他們幾乎都對在小區內開實體網店的做法表示反對,“開網店也是一種商業行為,民宅怎么可以開放?”廣州碧桂園的業主李先生說。多個小區居民一致擔心實體網店存在安全隱患。“淘寶店大多是做服裝鞋帽等生意,貨物堆積成山,一旦著火怎么辦?”海天花園的自住業主說,這些淘寶網店基本上都是早上七八時就開始營業,一直到凌晨兩三時,經常碰到快遞員出入,運貨車進進出出,閑雜人多了,盜賊便有了可乘之機。陳女士說,她家對面開了家網店,每天阿里旺旺聲音咚咚響,一到下午發貨高峰期,貨物打包撕拉膠帶的聲音吵到她無法午睡。
海天花園的保安說,去年曾有貨車出入時撞壞了墻基,之后已經發出通知,不讓1噸以上的貨車出入。不過快遞員收貨如果獲得了業主或者租客的許可,他們也不好阻攔。
缺
職能部門
國家暫無針對個人網店的條例
記者以辦理“租用住宅進行網店經營”手續為由,走訪了番禺區多個相關職能部門,只有洛浦街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住宅小區內“住改商”業戶未經相關許可的,不發營業執照。記者找到市工商局進行咨詢,工作人員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時不針對網店辦理營業執照或任何登記。
在石牌街社區服務中心,記者以“想租房開網點”為由挨個詢問,工作人員簡單地問明情況后,便抽出幾份廣州市房屋租賃合同和一張房地產租賃備案指南遞給記者:“回去填寫完這些材料,再跟房東一塊過來辦理吧。”記者再三詢問工作人員,個人開網點是否必須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或繳納其他稅費,幾位工作人員都表示“不清楚”,并建議記者“先回去辦完這手續再說”。
對于網店遍地開花的情況,記者采訪了廣州市工商局專業市場管理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國家目前對個人開網店的經營行為暫無強制性規定,使得地方工商部門監管起網店來比較有難度。
記者了解到,市工商局專業市場管理分局建立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平臺已于11月2日正式上線投入運行,現在正在啟動平臺自動搜索功能在網上開展網絡經營主體的信息采集工作。“截至11月底,我們已經抓取了4萬多戶網絡商品交易經營主體的數據信息。”
上述負責人坦言,對于個人在市區租房開網店的行為,政府各職能部門監管起來難度較大。目前,工商部門在查處網絡違法案件時,基本上沿用已有的《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商標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及相關條例和細則,而部分法律法規也顯得有些滯后。
呼
律師說法
監管應跟上電子商務步伐
“毫無疑問,現在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開網店,就是為了削減經營成本。”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繼承表示,網店之所以遍地開花,是因為開店不需要租用相對高價的辦公場所,可以聘請較少的工作人員或自己單干,同時免去了工商、稅務等多方面的手續和費用。“目前,各大網絡交易平臺都在通過第三方支付手段、信用等級制度等多種舉措規范商品交易行為,但力度遠遠不夠。”
劉繼承認為,國家目前尚未出臺更具體的針對個人開網店的相關規定,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人們自主創業、自謀出路,搞活經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工商登記和稅收管理的空白絕對不容忽視,而隨著網購這塊蛋糕越做越大,也必然要求有關部門正視這個問題。”他建議,有關部門的監管服務應該跟上網絡交易形式的創新,“相關職能部門可考慮推行更靈活的管理方式,先以大型的網絡經營主體為對象進行試點,再逐步規范和健全。”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說,據他了解,廣東省工商部門已經就如何管理網上購物公司進行研究,考慮納入營業執照管理范疇。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