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副署長兼駐華首席代表陳永嵐昨天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國家開發銀行與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正聯手開發金融平臺,助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發展。
“走出去”缺金融支持
“中國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好的產品,但是缺乏對外投資經驗和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金融支持。”他說。
他說,要促進中國和瑞典兩國企業引進來、走出去,這些項目的啟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大的項目有貸款融資的需求。目前中國自己的一些大銀行沒有這個能力和經驗。而中國企業如果想走出去,到發達國家投資做生意,碰到具體情況,往往需要銀行等機構給予協助,否則即便辛辛苦苦投標投到了項目,最后也解決不了資金的問題。
他表示,目前中國大多數銀行都無法提供此類服務,所以應該有銀行來開個好頭。
中瑞合作建3個平臺
陳永嵐表示,國家開發銀行和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提供的服務包括三個平臺:項目組建平臺、投資平臺(包括長期貸款)和服務平臺。
“國開行和我們合作,建立一個投融資平臺,我們組織項目,然后進行篩選,我們起頭做引導,等各種經驗有了以后,中國一些大企業進入瑞典就有模式和經驗可循。”
“這樣的平臺能助推中國企業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他說。
“此時進行對外投資正當時,我們的平臺也將成為一個響亮的品牌。”他說。
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協議后,組織成立了聯合工作組及企業專家團赴瑞典考察項目,在瑞典做了為期10天的調研,分成四個小組:有國開行和瑞典投資促進署一個6人的專家團隊、國內有鋼鐵礦研究院的,中國風能協會的秘書長,社科院中小企業的所長,在基礎設施,中國交通都各派人員調研瑞典的國情和投資情況和中國企業進去做的可行性。
建議將瑞典當作橋頭堡
中國企業要到瑞典發展,首先要成為瑞典的企業,有自己專業團隊,做標書,做評估。陳永嵐說,中國企業要做好準備,按我們的建議去做,規模性地建立一些路橋項目,以后再去別的發達國家,就有了自己的品牌。
“瑞典作為機遇和切入點,對中國的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即歐洲國家經濟不景氣,而中國現在不差錢,有能力;地利,即有項目,開放,大投資環境友好;人和,即我們投資處和開行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彌補了短處,加大成功機會,中國企業要有勇氣和決心去做。”他說。
他還說,中國企業要成功“走出去”,應走向發達國家,建立自己優秀的企業品牌,這些都需要充分的準備,不能急求眼前利益。
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記者 官曉鋒 陳鑫)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