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貨幣政策的制定 主要取決于國際經濟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12日上午1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胡曉煉、副行長劉士余、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將就“貨幣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自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目前歐債危機還沒有結束,國內應對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在不斷變化。您認為目前國內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和國際經濟形勢有什么關系?另外,今年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面臨的國際和國內兩方面最大的不確定性在哪里?央行將如何應對?
周小川:從傳統的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來講,各國的貨幣政策通常都是針對國內情況的。但本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貨幣政策和整個國際經濟形勢,以及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復蘇的過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因此我們說,確實貨幣政策的制定,在最近這五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中,與國際經濟形勢的關系非常密切,甚至主要取決于國際經濟形勢,這跟以前大家在教科書上所學到的東西有一定的區別。
國際金融危機首先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隨后在2008年秋天深化成大面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在這之后,由于中國成功地采取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所以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蘇,而且復蘇的力度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負作用,就是說物價指數會有所上升。為了應對通脹壓力,我們決定采用穩健的貨幣政策,應該說這是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復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密切相連的。
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一個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經濟復蘇的進程問題,特別是由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所引起的有關歐洲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情況,每隔兩三天就會有新的新聞出來,每個人都希望能預測到它的走勢,但是恐怕不見得誰能有很大的把握,我們都需要密切地觀察和分析。
此外,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走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即要看他們能否走出危機的陰影,能否成功的復蘇。眾所周知,今年還有一些地緣政治方面的新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貨幣政策都要給予密切的關注。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已經非常高,資本流動非常活躍,所以這些都會對貨幣政策產生重要的影響。
最后還要說一句,盡管說國際影響在最近占比較主要的因素,但我們同樣也不能忽略我們自身內部經濟的一些因素和矛盾,中國作為一個體量很大的、人口很多的國家,內部因素也是非常主要的因素。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