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武漢發布《長江江豚保護計劃》。該計劃旨在用10年的時間,大力改善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這份計劃將有望于今年下半年由農業部批準實施。
據介紹,長江江豚的現存數量僅有1000多頭,比大熊貓還要少,而且正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迅速減少,其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中科院水生所的《長江江豚保護計劃》分為優先計劃和長遠計劃兩個部分,將采取自然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三種方式,盡快減緩江豚種群衰退,最終阻止滅絕。
根據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水生所研究處處長張先鋒研究員介紹,今年11月10日至12月20日,水生所將開展長江江豚全流域種群生態考察,利用目視觀察、聲學觀察、魚探儀以及水質采樣對宜昌至上海江段、包括洞庭湖、鄱陽湖進行考察,從而得出長江江豚的最新數量以及生存分布圖,并且探討對江豚生存的最新威脅。
張秘書長說:“江豚以魚為食,魚群的數量分布和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密切相關。”所以計劃中明確規定在保護區水域范圍內要實行全年禁漁。
時至今日,我國在湖南岳陽已有市一級的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有省一級的自然保護區,未來這兩個保護區將分別提升為省一級和國家一級保護區。以后還將新建江豚自然保護區,覆蓋湖北黃石至武穴,江西九江至安徽安慶的水域。
張秘書長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對一種鯨類動物進行遷地保護取得初步成功的國家。我國還會加強進行新遷地的開發行動,但也不會放棄對江豚就地保護的希望。
活動中,江豚保護志愿者、河北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于江首發了自己集10年心血撰寫的《悲情國寶——白鱀豚生死全記錄》。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實習記者:顧曉馳)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