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澳門特區在非高等教育投入上增加了2.27倍,從2002年的10.07億澳門元,增加到去年的32.92億元。這是教師節前夕,記者在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了解到的。
作為在大中華地區首個提供15年(包括3年幼兒教育)免費教育的地區,澳門特區政府不遺余力地在教育方面投入資源。澳門的非高等教育系統由公立和私立學校組成。新學年伊始,特區政府進一步調升了幼兒及中小學班級教育津貼的金額,并對就讀于非免費教育學校系統的學生也提高了學費津貼額度,還增加了中小學生的書本津貼。除此之外,特區政府為了進一步推進小班教育,提升教學品質,新學年還調整了“優化師班比或師生比資助計劃”的計算標準和津貼金額。
今年2月,澳門特區立法會通過了《非高等教育私立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澳門教青局代理局長郭小麗對記者表示,這部攸關全澳門90%以上教師切身利益的法律,是澳門社會重視教育、關懷和尊重教師的體現,它不僅促進提升教學人員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同時能促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有助于建立專業的學校領導與管理團隊,發展教學人員的自我約束和專業管理機制。同時,教青局還通過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教學設計獎勵計劃以及相關工作坊和培訓活動,支持推動學校開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此外,教青局還新設立“吸引優秀學生修讀教育課程資助計劃”,以鼓勵澳門學生修讀包含師范培訓的學士學位課程,畢業后加入教書育人的行列。(記者 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