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內地高等教育展"3日在香港開幕,吸引眾多香港學生和家長到場觀看并咨詢2013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免試招生"計劃)的具體事宜。
教育部門專家指出,香港學生和家長對內地高校和"免試招生"計劃尚缺乏了解,兩地教育部門通過舉辦教育展、完善"免試招生"計劃等多項措施,幫助更多香港學生了解進而就讀內地高校。
在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的"2012內地高等教育展"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面對2013年70個參加"免試招生"計劃高校的攤位,一些學生目標明確,圍著心儀高校的負責人"刨根問底";一些家長則"廣撒網",逐個攤位搜集各高校信息。
學生小杜對中醫頗感興趣,正與母親莫太太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攤位仔細咨詢。莫太太說,女兒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家人支持她上北京中醫藥大學。
在中國人民大學攤位前,幾位家長面露失望神色。"我們有太多東西想知道,可是學校資料已經發完了",其中一名家長對記者說。人大攤位負責人周麗說,因為咨詢人數超出預期,學校資料一上午就發完了,正在復印,請家長們稍候。
作為新加入"免試招生"計劃的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也吸引不少學生。北外攤位負責人吳玲玲說,北外加入這一計劃是應香港學生的要求。鑒于香港學生整體素質高,北外希望經由這一計劃覓得良材。
除各院校設攤位介紹情況,教育展還舉辦院校簡介會、在內地校院畢業后就業前景講座、講解"免試招生"計劃等活動,并請從內地高校畢業的香港學生分享他們的求學經驗。
以往香港學生就讀內地高校有兩個渠道:內地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考試("聯招考試")和院校獨立招生。前者需香港學生按內地教學大綱額外考試一次,后者則僅限少數院校。
為配合香港學制改革,今年內地63所高校首次對香港學生實行免試招生政策,即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免去了"聯招考試"。
但據香港學友社分析,由于香港學生對內地高校缺乏了解,參加2012年"免試招生"計劃的考生志愿過于集中,導致個別院校錄取成績水漲船高,出現學生成績與高校錯配的問題。而高校所在地域也是香港學生報名的重要考慮因素。數據顯示,10所報名人數最多的高校中,4所位于廣東,2所位于福建,3所位于京滬。
基于今年的報考情況,教育部門從參與高校、報考條件、錄取方式和招錄時間等角度完善了明年的"免試招生"計劃。
2013年參與"免試招生"計劃的70所高等院校分布于內地12個省市,既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綜合性大學,也包括中醫藥大學、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專業院校。而這70所高校中有17所是"985工程"、18所"211工程",給香港學生更多選擇。
此外,為增進香港學生對內地高校的了解,特區政府業采取了多項措施。據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介紹,首先,特區政府會繼續辦好高等教育展,通過教育展這一個很好的平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內地高校。"
其次,教育局今年首次與學友社聯合編制《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指南》。這本指南詳細介紹香港學生在內地升學的情況、"免試招生"計劃和參與高校情況,并提供關于內地校園生活、畢業出路、畢業生經驗等諸多領域的"攻略"方便實用。
第三,今年教育局特別聯系到香港中文中學聯會、香港英文中學聯會、香港中學校長會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等眾多支持機構,通過不同渠道向學生和家長推廣關于內地高校的信息。
學友社學校服務統籌主任蔡浩麟說,一些中學還組織學生去內地體驗生活,增進對內地的了解。(記者 吳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