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太空前,82歲的聶力中將竭力呼喊我的名字,一個勁兒想沖過來擁抱我——
我感恩我的親人我的朋友
國旗、手臂忘情揮舞,呼聲、歌聲此起彼伏。出征太空那一天的場景,深深鐫刻在了劉洋的心中。
隨著《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人群沸騰了。聶榮臻元帥的女兒、82歲的聶力中將呼喊:“劉洋!劉洋!劉洋!”一個勁兒試圖擁抱劉洋。
回想那一幕,劉洋百感交集:“我多想給她一個擁抱!擁抱那些一直默默支持著我們,支持著航天事業的人。也許相交不多,也許素昧平生,但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親人。”
“出征前夜,我睡得很香很甜,但隨隊醫生頓桓桓卻緊張得服下安眠藥仍徹夜未眠。在我飛天過程中,我的母親與婆婆一直在家鄉電視機前默默守候,13天,兩位老人都瘦了10斤。”
“我再說一個人,我們航天員大隊炊事班戰士闕宏武。航天員大隊誕生14年,他陪伴航天員整整11年。從列兵到上士,他把所有感情融進柴米油鹽,用手中的鍋碗瓢盆,一次次為航天員奏響飛天壯歌。他說,能得到一枚航天員簽名的紀念封,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
講起這些人、這些事,劉洋的眼睛一次次發潮。她說她是地道的“中國制造”,她的“芯片”貼的是中國標簽。樹有根水有源,過河不拆橋,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些傳統文化,已像血液般永遠流淌在她的血管里。
每當飛臨祖國上空時,總會情不自禁地透過舷窗看青藏高原,看華北平原——
我感恩我的職業我的崗位
在太空飛行那些日子,劉洋和她的同伴每90分鐘就要繞地球一圈。每當飛臨祖國上空時,神舟九號3名航天員總會湊到一起,透過舷窗看青藏高原,看華北平原……
“到了太空,人的情感會被強烈地縮放——親情、友情、家國情,會被無限地放大;名利、得失、恩怨,會被無限地縮小。”劉洋說,她很慶幸自己選擇的職業,很感恩自己的崗位為她找到了這樣的太空體驗。
飛天歸來,身邊的人都說劉洋變了,變得更親切溫婉。劉洋說她沒覺得。
“我只是更加知道珍惜,更加懂得感恩了。因為太空生活給了我新的生命感悟——有些東西長時間擁有的時候,容易將它忽視;一旦遙遠地離開,才會發現它的彌足珍貴。”
劉洋說,六七歲時她夢想長大當公共汽車售票員,后來也有過很多的夢想,但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飛上藍天,飛向太空。“我家是個普通工人家庭,我入伍前在部隊連個親戚都沒有。能夠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天女,真的感慨不已。”
神舟九號飛天,劉洋把自己喜歡的歌曲《追夢人》帶上了太空。她說:“夢想有多遠,足跡就會有多遠。當我們把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新的夢想又將開始!”
也許是劉洋這番傾訴產生了特殊的審美引力。結束采訪之際,記者定神地打量著她:她不是那種美得讓人炫目的人,但她身上的確有一種令人仰望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