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關注農村環境整治,實在是一場“及時雨”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日前正式公布。意見提出,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月2日中國新聞網)
長期以來,我國環?!爸爻鞘?、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點源、輕面源”,城鄉環保差距十分突出。目前農村環境形勢嚴峻,據2010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農村的污染排放中COD占43%,總氮占57%,總磷占67%。全國約4萬個鄉鎮、60多萬個建制村中,絕大部分污染治理還處于空白。
我國農村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生活垃圾隨便堆放,生活污水隨便排放,直接影響村民的生活環境;二是養殖業的污水、糞便沒有加以處理,造成了嚴重污染;三是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氮、磷大量的流失,使水源受到富營養化的威脅。就拿河水污染來講,民間流行的順口溜夸張又形象地反映了這一嚴峻現實:“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飲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到了今天,癌癥災害?!?/p>
造成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農村居民的環境意識不高。長期以來,農村生產技術落后,信息資源匱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村民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二是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A設施建設落后,環保機構設置滯后,許多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實。三是農村環境監管力量過于薄弱。雖然現在許多地方鄉鎮一級政府也建立了環保機構,設立分管領導,但是多屬空架子,基本沒有認真履行環保職責。
“村容整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由于地域遼闊,污染狀況復雜,農村環境治理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非常多,機制、資金、監管都比較缺,因此環境治理必須攻堅。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動員廣大村民,以解決農村“臟、亂、差”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建設富裕文明美好家園。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重點,不僅能有效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條件和生態狀況,進一步消除或減輕污染對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的危害,提高農村群眾生活質量,而且能及時化解由于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糾紛,構建和諧新農村。這實在是一場“及時雨”,將能解農村長期的環保之“渴”。
來源:光明網-光明觀察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