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醫藥廣告屢禁不絕,癥結在于監管不嚴。一些媒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顧自身形象,充當虛假醫療廣告的“保護傘”
自2007年1月正式實施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不得宣傳治愈率、有效率等診療效果;不得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社團、組織的名義、形象作證明;不得使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名義。但是,很多違規廣告卻借助于網絡大行其道。
在網絡搜索引擎上,有很多大醫院被利用,知名專家被冒充。而對于那些所謂的專家,患者很難去核實他們的身份和資質。“祖三訓降糖貼”剛剛在央視“315晚會”上被曝光,原來的網站打不開了,可是通過百度搜索,原有結果的下方竟然出現了另一個“祖三訓降糖貼315權威官網”。
《關于搜索推廣中的違法醫療廣告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禁售虛假藥品信息通過搜索引擎死灰復燃;競價排名為“虛假”藥品廣告打開方便之門;競價排名為“山寨”機構提供推廣途徑;搜索引擎為違規醫療廣告提供推廣。
虛假醫藥廣告屢禁不絕,癥結在監管不嚴。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廣東省衛生廳廳長姚志彬指出,廣告發布歸工商部門,藥品審查歸藥監部門。廣告管理部門不負責審查醫藥內容,內容審查部門又無廣告監督處罰權,權力的分散為違法醫療廣告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莊一強說,一些媒體的公信力喪失。很多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老受眾過于相信媒體,而一些媒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顧自身形象,充當虛假醫療廣告的“保護傘”。
對媒體廣告監管的弱化,是虛假廣告泛濫的重要原因。莊一強直言,一些監管部門與媒體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媒體刊登違法廣告,工商部門象征性罰點款。由于罰款額度太低,根本起不到懲罰作用。(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