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是病毒性肝炎,是導致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全球80%的原發性肝癌都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當前,我國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000萬例丙肝感染者。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患者人群,治療現狀卻不容樂觀。專家指出,三大問題導致我國肝病防治情況不佳,規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問題一 我國逾八成乙肝患者仍在使用低效藥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指出,雖然我國肝病診療水平在過去10年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但有效控制肝臟疾病,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仍是當前肝病防治管理體系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2010年12月,更新版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發布,修改了慢性乙肝的治療目標,并首次提出‘如條件允許,開始治療時最好選用抗病毒作用強和耐藥發生率低的藥物’。但是調查發現,逾八成患者仍在使用諸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低效高耐藥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而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僅有不到三成的患者使用此類藥物。
問題二 肝病醫生的規范化培訓體系尚未真正建立
“迄今為止,我國肝病的診斷和治療多由傳染科醫生承擔,尚未真正建立肝病專科醫生的規范化培訓體系,導致肝病醫生的成長有很大的自發性、隨意性和不規范性。”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坦言,肝病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是肝病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但由于地域發展不平衡,我國的肝病診治水準也存在很大差距。大城市中大醫院的醫生接受國際理念較多,治療相對規范,而二、三線城市的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更不用說鄉鎮一級醫院的醫生。
醫生的認知落后,直接導致患者治療上的偏差。魏來介紹說,2012年,一項在全國12個二、三線城市,針對2500個患者用藥種類調查分析結果顯示,高達33%的患者仍在使用高耐藥藥物拉米夫定,9%的人還在使用抗病毒療效較弱的阿德福韋酯,只有13%的患者在使用《指南》中推薦的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恩替卡韋。
問題三 患者“只選便宜不選合適”導致病情反復
還有很多患者,“只選便宜不選合適”的治療觀念,導致病情反復。對此,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感到非常痛心。
賈繼東表示,肝病治療的目的,不是單純追求各項指標轉陰,而是要預防肝硬化和肝癌。最新數據顯示,如果使用恩替卡韋,5年的原發性肝癌發生率僅為3.7%,明顯低于未治療的患者。同時,其對于改善肝功能,逆轉肝損害意義重大,96%的病人肝臟組織學改善,88%的病人肝臟纖維化減輕。因此,在第一次接受抗病毒治療時如果選對了治療藥物,不但能降低因耐藥而導致的病情反復,而且還能減少肝硬化和肝癌所帶來的治療負擔。
對策 診療體系割裂的現狀必須改變
為加速我國肝病診療規范化管理的前進腳步,在衛生部指導下,日前,中國醫院協會牽頭啟動了“中國肝病診療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又稱“鯤鵬計劃”。這是我國首個以推廣肝病診療規范化管理為目標的大型綜合性肝病防治項目,首批將覆蓋全國23個城市的40所傳染病醫院或綜合醫院,在未來3—5年內,將結成超過百所醫院的行業同盟。
據魏來介紹,“鯤鵬計劃”將聚焦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防治領域,從多個方面推進中國肝病防治管理體系的建設,包括促進診斷與治療的規范、質量控制,推進肝病學科發展,提升肝病診療整體水平。項目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通過加強學術交流,借鑒國外經驗,改變我國目前肝病診療體系割裂的現狀,同時幫助二、三線城市的醫生提升認知,提高治療水平。
此外,該項目還將成立專家委員會,制定并推出《中國肝病規范化管理白皮書》,進一步促進肝病規范化管理進程。(記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