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降價 管理壓力攀升
盡管如此,逾千家景區門票的下調對多數有出行計劃的游客來說仍是個利好消息。據了解,此次這么多景區實行降價行動,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拉動景區的旅游消費人群、增加旅游收入,同時帶動景區周邊吃、住、行、購物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不過,由于往年“五一”期間的游客井噴現象,面對降價,不少景區都感到了無形的壓力。《鄭州晚報》26日報道稱,福建太姥山景區宣傳營銷處一位負責人表示,太姥山景區在黃金周期間本來人流量就很大,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太姥山7天的旅游人數累計達到8萬人次,最多的1天達到2萬人次。此次門票降價,增長的旅游人群肯定會給景區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增加難度。“所以,面對降價,我們感到壓力很大。”
針對景區降價帶來的更多客流,不僅經營方在管理上壓力增加,很多即將出游的旅客也難免有所擔心。往年五一、十一假期旅游景區人滿為患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去年實行的假期小客車高速公路免費政策更是把“黃金周”演變成了“黃金粥”。
對此,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金嶺表示,其實降價只是打破“門票經濟”第一步,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旅游產品才是最終的目的。景區門票本身的漲價或降價不能單純地說好或者不好,關鍵是看這個景區能夠給游客帶來什么。比如說故宮,因為其客流量十分巨大,景區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客流量,也就是優質優價,其實是在解決景區的承載量問題。
要徹底化解旅游業“門票經濟”的困局,積極延伸產業鏈無疑是最好的手段,利用經營項目多元化帶動收入的多元化發展。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在此前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時就表示,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景區,都應該把產業要素都適度延伸,將吃、住、行、娛樂、購物和交通6個要素都充分利用,這應該是中國旅游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