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氣牽動曹妃甸的產業神經。
記者獲悉,環境保護部牽頭將進行區域環境總體容量的規劃環評,也就是說,如果區域環境總體容量超限了,單個項目達到環評也不能上馬。
這一政策變化將對天津和唐山地區的重工業項目帶來挑戰,而曹妃甸剛剛完成行政區劃改革,立即搶在前面開始布局新的產業規劃。
“曹妃甸區的整個產業結構偏重,雖然這是依據我們國家對曹妃甸區已經提出的產業規劃定位來做的, 但是畢竟政策是發展的、規劃也是發展的,”曹妃甸區政府有關人士表示,針對目前北京的環境特別是大氣環境容量的嚴峻形勢,就曹妃甸批的規劃偏重問題,曹妃甸區已經展開研究,謀劃產業提前升級。
曹妃甸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強調,曹妃甸轉型升級是兩部分,一個現有企業的轉型升級;第二個就是規劃中項目的轉型升級。
“我們就按照這個理念全力打造綠色港口、綠色產業、綠色城市。另外,前不久我們在北京專門邀請了起草曹妃甸產業規劃的相關研究院所,專門對曹妃甸的轉型升級進行論證,大家一致形成共識,重化工業不等于高污染工業。”上述曹妃甸區政府負責人說,一是建立以精品鋼項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首鋼一期工程是循環經濟的樣板,上游的廢棄物充當下游生產環節的原料,精品鋼單位能耗做到了行業最低,噸鋼綜合耗能、耗新水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噸鋼綜合能耗649.0公斤標準煤,耗新水3.84立方米,水循環率達97.5%,污水及固體廢棄物基本實現零排放,噸鋼粉塵排放0.3公斤、二氧化硫排放0.25公斤。首鋼項目在煉鋼余熱利用上,也做足了文章,不僅用余熱來做海水淡化,還圍繞排放煙塵做起了收集煙塵做環保建材的項目。
此外,建立以大型石油煉化一體化裝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為依托,延伸產業鏈,形成石化企業之間、石化企業與其他關聯企業之間、石化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的互供共享關系。實現企業間無縫連接和一體化清潔生產,保證石化關聯產業體系資源綜合利用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綜合能耗和水耗指標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注意到,這次國務院行政權力下放中,熱電已經下放到地方審批了。擁有深水碼頭和低成本物流是曹妃甸發展熱電的優勢,曹妃甸的電力充足,而且華潤電廠二期項目也在規劃,曹妃甸在積極申報企業直購電項目。未來,在曹妃甸圍繞著清潔電力將展開一個巨大的上下游產業鏈。
建立以海水冷卻火電項目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依托海水冷卻火電項目,提高燃煤發電效率、海水替代淡水、熱能梯級利用、灰渣綜合利用。利用海水循環直接冷卻技術和海水淡化工藝,進行熱電生產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濃縮海水用于鹽業生產和加工。利用采暖抽汽集中供熱技術,實現熱電聯產,電廠產生的灰渣用于新型建材生產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