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很辛苦,我筋疲力盡,但是很開心。”在短暫的訓練間隙,她在宿舍對記者說道。
教練每天指導她訓練5個小時,一周6天,有時晚上還要加練3個小時。這樣緊張的課程安排將持續到12月底。
菲利普斯已經練壞了6把中國陽傘,現在她正在練習更高難度的動作——用雙腳旋轉一張一米見方的桌子——這一動作在中國之外很少有人能表演。
訓練的時間長,強度大,菲利普斯經常受傷,但對家人和朋友的思念更使她倍感折磨,她已經有一年時間沒有回家了。
“訓練結束后,我會給他們打電話或是在網上聊天。”她看著家人和家鄉的照片說道。除了對家鄉的思念,菲利普斯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她只會說幾個漢語詞,而她的教練劉琳也不會說英語。
“最初的幾個月里,我們之間的交流很困難,” 劉琳說道,“然后我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翻譯軟件,所以現在我們能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順利交談了。”
菲利普斯下了很大功夫學習漢語,現在她已經能說一些句子了。
“我還想找一位漢語老師,這樣我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雜技的傳統和文化了。”她說道。
年齡也是一重障礙。
“與年紀更小的學生相比,艾瑪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訓練的指導方針,但她卻不具備身體方面的優勢。”
然而,盡管面對重重挑戰,菲利普斯依然堅信,有一天能夠與中國的雜技團合作,進行全球巡演,將雜技、戲劇表演和舞蹈結合起來。
“像艾瑪這樣的留學生很欣賞我們的訓練課程,這已成為了中外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宣揚我國傳統的絕佳渠道。”吳橋雜技藝術學校負責留學生管理的李清民說道。
他說20多名來自非洲的學生將于五月份抵達該校,并進行為期一年的訓練。
菲利普斯聽到這樣的消息很高興。“很快我將交到更多的外國朋友,能跟他們交談并一起訓練實在是太棒了。”(記者 鄭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