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于熙)今天下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國際在線聯合舉辦的“2013友城之約——北京?曼谷對話”在北京舉行。泰國曼谷副市長阿蒙?吉察淵袞、曼谷文化體育旅游局副局長索瓦蓬,以及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宋宇共同參與對話。曼谷市市長顧問貢薩?約瑪尼、曼谷市公共關系和國際事務工作委員會、北京市外事辦、新聞辦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國際在線中文網、泰文網同步直播本期網絡對話。
2013年是北京市與泰國首都曼谷市締結友好城市20周年。為進一步加深中泰兩國和北京、曼谷兩座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傳統友誼,國際在線舉辦“2013友城之約——北京?曼谷對話”。在50分鐘的對話過程中,雙方城市嘉賓共話歷史友誼,共謀合作共贏;交流治理交通擁堵、基礎設施建設等城市發展、規劃理念,共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國際化之道,對如何開拓、推介旅游市場,謀求旅游產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展開對話和探討。
旅游推介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環節,曼谷文化體育旅游局副局長索瓦蓬,以及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宋宇在對話中都分別提及到了各自城市聞名中外的旅游景點。索瓦蓬就如何開拓旅游市場,謀求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發展文化產業中談到,曼谷正在計劃向全世界游客推出曼谷深度游項目,讓游客在欣賞曼谷景點的同時品味曼谷文化,熟知曼谷風俗,從而更深刻的了解曼谷。宋宇在談話中也介紹到,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她是五朝帝都,更是現在新中國的首都。“來北京可以呆上三五天,體會北京的生活,但是需要住上幾年,才能夠真正的體驗北京。”
眾所周知,曼谷擁有眾多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泰式按摩、泰式美食等;同樣,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極為豐富,例如京劇、廟會、天橋曲藝、太平鼓、同仁堂中醫藥等。對于這些活態的文化遺產的傳承,宋宇強調,因為傳承的特殊,保護的不易和外來文化的碰撞交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他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與旅游產業結合共求發展,借助旅游產業平臺進行傳播和展示,加大媒體對“非遺”的著重宣傳,同時政府方面也要有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此外,近年來,天災人禍、公共衛生、交通事故等也成為阻礙旅游業發展的頻發危機。如何預防、應對和處置旅游突發事件和危機,雙方嘉賓在對話現場探討了解決之道,共商應對之策。
在對話結束時,參與對話的兩城代表分別拿出最具本國民族特色的禮物贈送給對方,以此來增進雙方友誼。
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友城之約”網絡對話能夠將兩國以及兩個城市之間的友誼發揚光大。他說,“友城之約特別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形式,我們可以利用這樣一個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拉近兩個城市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平臺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1993年5月,曼谷市市長吉沙達率領曼谷市代表團訪問北京,與北京市簽署了“北京-曼谷締結友好城市協議書”,這是中泰兩國建立的第一對友好城市。自北京和曼谷建立友好城市關系以來,在中國、泰國兩國經貿、文化、教育和體育等各領域合作穩步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和曼谷作為兩國首都,友好關系和各領域合作都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
“友城之約”中外友好城市對話系列活動是國際在線傾力打造的品牌活動,旨在通過中外友好城市市長、知名人士、普通市民等以網絡音視頻對話的方式,集中展示中外友城在經濟建設、城市文化、市民生活等方面的“多元文明之美”,搭建一個高端權威的中外城市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