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足球隊在,Ibon說,自己可能每天晚上都會泡在酒吧里。
“球隊的存在,讓我在下班之后有了新去處,也有了一項業余愛好。否則我可能每天都會到這里來打發時間了。”西班牙的機械工程師Ibon坐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一家主題酒吧里,一邊閑聊一邊吃著午飯。
如同濱海新區的許多外籍人員一樣,Ibon每年來往穿梭于祖國與天津這座中國的北方港口城市。每次到來,都會停留最少幾個月。
盡管Ibon不大愿意承認,但他的中文說的并不太好,這讓他融入中國社區的努力更加困難。
實際上,如何能更好地找到一個“本地化生活”方式,是很多像Ibon這樣的在華外國人所共同面臨的課題。
天津濱海新區坐落于北方最大的國際航運中心,最近十年經歷了飛速發展。
如今,這個副省級港口新區已經樹立了生物科技、石油化工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業在內的支柱產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外資公司選擇了這個即將成為中國第三增長極的地方生活、工作、投資。
截止到去年9月,濱海新區共有來自23個國家的登記外籍人口7000多人,是2005年的五倍。
外籍人口的大量涌入不僅給濱海新區帶來先進的制造和管理理念,也為當地政府出了一道難題:如何才能為遠道而來的人才提供一個友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呢?
近年來,如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為在華外籍人員提供更簡便的簽證服務。然而,北京理工大學的移民法專家劉國福表示,《出入境管理法》將于下個月生效實施,“人才簽證”等新的簽證政策缺乏具體實施細節,能為外國人帶來的福利可能并沒有想象中大。
與此同時,由于語言障礙和風俗習慣等原因,許多在華外籍人員還面臨著工作外生活比較單調、與主流社會存在隔閡等現實困難。
天津濱海新區的外國人足球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外國人自發組織,豐富個人生活的一個辦法。
球隊的經紀人張彥是隊中唯一一名中國人。2011年5月,當時還在一家外企工作的這位天津姑娘在工作之余喜歡參加單位組織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她發現不少外籍同事都喜歡足球,于是發起了這支外國人業余足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