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 (含香港,不含臺灣)上榜企業再創新高,由去年的73家增至89家,有16家是新上榜公司,去年上榜的73家都保住了一席之地。包含中國臺灣企業在內的中國上榜企業為95家。美國上榜公司為132家,與去年持平。
新上榜企業 中國占多半
中國大陸新增的16家企業,占總新上榜31家公司的一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新上榜公司有北京汽車集團、正威國際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中國民生銀行、江西銅業集團、興業銀行、潞安集團、大同煤礦集團、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中國醫藥集團、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百聯集團、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和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另外,中國臺灣有2家新上榜企業。
中國內地上榜的民營企業增加2家,總數達7家。這2家是正威國際集團、中國民生銀行。
《財富》指出,中國大陸企業在榜單上顯示出嚴重的結構失衡。首先,上榜企業來自第三產業的較少;其次,上榜企業的主體是國有控股企業;第三,利潤在行業分布中失衡,9家商業銀行占據了利潤總額的55.2%。
另一件值得警惕的是高杠桿率。500強的總杠桿率為8.35倍 (以總資產除以總股東權益),美國為6.65倍,中國大陸企業為8.6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