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工作人員在香港佳士得預展會上介紹張大千大型立軸四幅重彩水墨畫《荷塘野趣》。記者 黃本強 攝
2013年藝術品春拍已近尾聲,與往年相比,細心的收藏者會發現,各拍賣公司成交總額和成交率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天價書畫藝術品十分罕見,最終沒有過億拍品成交。
業內人士認為,在金融資本、投機資本逐步退場后,藝術市場再想重現前兩年億元拍品頻出的場景已非常困難,即便是千萬元級別的拍品數量也比往年有所減少。從今年春拍的成交行情看,各種書畫藝術品處于對價值的重新排序階段,藝術品拍賣市場雖處于回調的大趨勢中,但跌勢已明顯趨緩,說明這一年多來隨著投資資本的逐漸離場,收藏的核心正由投資型向真正的收藏型轉化。
中國書畫引領藝術市場潮流
2013年春拍行情雖不及前兩年那般紅火,但中國書畫板塊仍備受追捧。從香港蘇富比[微博]、香港佳士得[微博]、中國嘉德[微博]、北京保利等大拍賣行的成交情況看,中國書畫仍是拍壇主力軍,引領著國內藝術市場潮流。以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春拍數據為例,嘉德春拍總成交額為26.48億元,其中書畫部分成交額高達17.34億元,占據多半壁江山;保利春拍總成交額為28.3億元,僅近現代書畫部分成交額就達12.6億元。雖說今年春拍沒有像2011和2012年春拍時億元拍品頻現,但數千萬元成交的高價拍品仍時有面世。
在最先開拍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張大千的工筆仕女作品《蕃姬醉舞圖》以2300萬港元成交,傅抱石的《韶山》以1804萬港元成交,張大千的《瑞奧道中》以1144萬港元成交。
在香港保利春拍中國書畫專場中,傅抱石1943年創作的《風雨歸舟》以1725萬港元成交,徐悲鴻的《奔馬》以1265萬港元成交,李可染的《林區放筏》以1058萬港元成交。
在嘉德春拍中,張大千的《紅拂女》以7130萬元的天價成交;5月27日,香港蘇富比又舉行“梅云堂藏張大千畫金針傳法立宗風”專場拍賣,張大千的《鳳簫圖》以6500萬港元的高價落槌;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張大千作品再創輝煌,創作于1948年的《唐人秋獵圖》和豪放不羈的潑彩《松峰曉靄圖》分別以4225萬元和3910萬元的高價拍出。
張大千可謂是今年春拍書畫市場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作品行情再度高漲,拍賣價穩穩步攀升“大千熱”成為中國書畫市場先期回暖的重要風向標。作為近現代中國書畫市場的領軍者,其作品已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硬通貨。從上世紀40年代起,其作品就成為市場熱點,50年代已經打入歐美市場,進入21世紀,張大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定位得到了國內外收藏家廣泛的認可,拍賣價格迭創新高。
6月3日保利春拍中,明代唐寅手卷《松崖別業圖》以7130萬元的天價成交,刷新唐寅作品世界紀錄;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崔如琢2005年創作的《千山飛雪圖》又以6800萬港元落槌。
在北京匡時[微博]春拍中,有12件拍品超過千萬元成交,其中傅抱石的《后赤壁圖》以3795萬元高價成交,黃胄的《民族大團結》以3277萬元成交價刷新了其本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
綜觀2013年中國書畫春拍行情,雖說值得特別稱頌的地方不多,但仍不缺亮點,只要是真正傳承有序的精品,依然不缺買家。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大畫家的作品只要價位合適就有人追捧,且每場都保持了較高的成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