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新橋醫院工作的吳女士最近忙著拒絕親戚朋友的各種“打招呼”請求——很多人都希望在9月1號之前剖宮產,這樣孩子以后就可以早一年入學。
“我就是有順產條件鼓搗剖而現在后悔的,”吳女士說。
“對打招呼的人,我都勸他們盡量順產,畢竟剖腹產沒有順產好,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小孩。”
2010年生產時,吳女士不顧醫生的建議,堅持剖腹產,她現在很后悔。
“我的寶寶還沒有足月就出來了,生出來的時候寶寶身上都是白色的胎汁,這就表明沒長熟。而且剖腹產恢復得也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的數據,中國的剖宮產率近47%,居世界第一,而世衛組織推薦的剖宮產率上限是15%。
“中國人的出生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北京婦產醫院資深婦產科專家翟桂榮說。
“過去,順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現在不是了。”
翟大夫說,她70年代參加工作時,中國的剖宮產率只有10%多一點。那時候剖宮產只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而且需要婦產科主任簽字才行。
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產科趙揚玉主任說,在80年代,中國剖宮產率也只有15%左右,那時候很多人都在家里生產,還有專門的學校培訓接生婆。
但是,八九十年代起中國剖宮產率迅速增加,現在部分地區已經高達70%到80%,趙主任說。
剖宮產率居高不下,背后原因多樣,既有醫療技術發展的因素,也有整個社會對剖宮產態度變化的因素。
重慶的吳女士當年不顧醫生建議,堅持剖宮產,很大原因是孩子個頭較大,怕疼,以及擔心順產會造成陰道松弛,影響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