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將于本月11-13日在中國大連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向國際社會充分介紹當前中國經濟穩健發展與深入改革大勢,全面闡述中國對世界經濟新的復雜形勢的看法與主張,不僅有助于增強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更將展現中國對世界經濟健康發展負責任的引領作用。
此次論壇的時機特殊而復雜,適值2008年“9·15”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五周年前夕,危機后一直由新興市場國家驅動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發生了暫時性逆轉。西方發達國家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給其病態經濟持續輸血顯效,竭力搶占新科技與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自身改革并加強彼此間的大聯合,美國領銜力推“跨兩洋”經貿大戰略,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性頹勢有所改觀。反觀新興市場國家,不少受到美聯儲即將“退出”量寬的嚴重拖累,加之經濟改革滯后與經濟結構單一,以至資本外流、本幣貶值、金融市場震蕩、增長顯著放緩、通脹上升。對此,IMF近日大幅調整全球經濟預測,認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轉移”,其已不再將新興經濟體視為全球經濟的活力引擎,而是預計“動力將主要來自發達經濟體”。
面對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不同程度放緩,面對西方輿論大肆炒作新興市場國家乃至中國在經濟上的暫時性困難,李克強總理將利用出席此次論壇開幕式的機會,唱響“中國經濟大有希望”與“新興市場國家大有可為”的主旋律,從而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就在論壇召開前夕,李克強總理主動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訊息》的署名文章,大致勾勒出了當前中國經濟穩健轉型的基本態勢與中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他在文中明確指出,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他強調當今中國已不可能沿襲高消耗、高投入的老舊模式,而是正在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他并就此列舉了中國經濟得以科學健康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六個要素:
其一,深化改革是持久動力,中國政府已經并將進一步簡政放權,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其二,加快開放是助推器,中國將繼續支持WTO多哈回合談判進程,推動與相關國家簽署雙邊自貿協議,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積極探索擴大開放的新辦法如在上海設立自貿區實驗區;其三,擴大內需是主攻方向,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不僅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如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也保持合理的投資力度,重點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中西部鐵路項目和市政設施建設等;其四,城鎮化為長期擴大內需提供巨大潛力,未來十多年中國將有上億人口融入城市,這里面蘊藏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其五,服務業是新支撐點,政府將大力改進公共服務,大力扶持眾多小微企業;其六,對宏觀經濟實施“量化管理”,確保動態平衡。通過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上限”和“下限”,防止過度波動,“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是防通脹。
通過對上述六個要素的綜合運用,當前中國經濟絕非“危機四伏”,而是表現不俗,上半年GDP增長7.6%,不僅增速位居新興市場國家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之首,而且增長的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僅對當前有利,而且對長遠更有益;不僅對自身有利,而且對世界也有好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五年以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當仁不讓,一直獨占鰲頭。按照IMF今年7月9日發布的全球經濟預測,2013年全球增長率為3.1%,其中中國為7.5%,美國為1.75%,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27.76%,而美國僅為12.35%。
近來中國的“論壇外交”與經濟外交相當活躍,除了李克強總理出席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之外,還有李源潮副主席出席的中國-亞歐博覽會暨中國-亞歐經濟發展合作論壇,李克強總理出席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尤其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G20峰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足見當前中國經濟外交之積極主動、以我為主與自信瀟灑。展望未來,面對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的深刻復雜調整,中國將統籌內外,適時加快改革,努力引領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新潮流。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長 陳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