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默勒有一雙特別大的手。
他撐開右手就能跨一個半音階,如果不小心,一只手指會同時按下兩個琴鍵。他的左手比右手還要長半個關節——因為他調琴,一星期里左手要彈一萬回和弦。他已經調了三十五年,手生生練大了。
默勒現在在廣州生活。他仍然彈琴、調琴、制造鋼琴——這一切他是從鋼琴大師托馬那兒學到的,托馬先生的鼓勵也是他決心到中國來的原因之一。
今年58歲的默勒現在在世界上最大的鋼琴制造商珠江鋼琴廠擔任技術總監,距他2010年離開瑞士的家已經三年多了。
雖然離家有九千多公里,但他生活里的音符一點沒有少。
每天早上,他要擰開家里的老式收音機,聽粵語新聞播報。他聽不懂,“但是我喜歡它的節奏,聽一會兒我就精神了。”
他住在芳村,是個熱鬧、市井氣氛很濃的地方。他每天穿過悠閑散步的人群到不遠處的鋼琴廠上班,在迷宮一樣大的珠江鋼琴廠里——集團每年的產量超過十萬臺,他會待上十個鐘頭。
“每一天我來上班,都有一個驚喜在等著我?!蹦照f,三年以來都是如此。我們見到他的那天,他就遇上了一個“罕見的天才”。他說的是28歲的張政偉,是二十多名來廣州參加默勒培訓班的調音師之一,“他第一次就做得幾乎完美,這種天賦你在哪里都很難見到?!?/p>
默勒和珠江鋼琴的第一次接觸也是驚喜。幾年前,他在一次法蘭克福音樂節上聽到了珠江鋼琴的琴聲,“聽到后,我覺得必須弄清楚究竟是誰做出了那么好的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知道,中國琴不賴?!迸挛覀儾幻靼?,默勒又加上一句,“我說的不賴,就是特別好的意思?!?/p>
因為這一次的經歷,默勒接受了來自中國的工作邀約?!耙?,我原先工作穩定,又對中國其他方面一無所知,下這個決心很不容易?!?/p>
“我當時不知道珠江鋼琴的規模居然這么大,也不知道中國有那么多人彈琴,還能把歐洲的古典樂曲表現得那么棒,”他說,開始工作以后感覺只有一個:“我喜歡!”
三年來,他為亞運會的開幕表演設計了特殊的三角鋼琴,獲得了“羊城友誼獎”,成了廣州人的好朋友,也終于有機會制造愷撒堡系列鋼琴——一種手工制造的高品質鋼琴。
“在藝術里,從來沒有最好,只有頂級,我的團隊就是做頂級鋼琴的?!彼f。
在嚴格溫控的“工廠中的工廠里”,他們現在所為以及未來幾年的目標就是發展愷撒堡的產品線。
具體到工作細節,那就是不斷的調試、測量、實驗、證明。
“默勒讓我認識到了什么是日耳曼式的謹慎和精確,”默勒的同事謝子鳴說,“他不做到盡善盡美絕對不休息。有一回,我們從早上調到晚飯時間完全沒休息,我真的不得不提醒他‘再不吃飯,我們都要不行了’。”
今年春季,愷撒堡鋼琴在美國贏了一場“盲選”,默勒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有五款國際知名的好琴參選,八成人把KA選第一,剩下的兩成把它放在了第二名?!?/p>
而工作之外,盡管他不怎么碰鍵盤,默勒的生活也脫不開音樂。
中午,他會到廠里的展示廳里吹一會兒單簧管,“別人都在休息,這里很安靜,是我的休息。”
在家里,他會反復播放不知名的中國曲子,“中國音樂有點仙味,像是不在調上,實際上又是在調上的,和鋼琴曲不一樣,我很喜歡?!?/p>
他特別喜歡古琴和揚琴的聲音,尤其是它們的滑音。
他喜歡山水畫和不拘束的書法作品,因為它們和中國音樂一樣,有一種和西方傳統完全不一樣的審美。
有了這些,他說,我就對生活非常滿足。默勒在中國沒有親人,朋友也不多,但他這樣說的時候真誠地咧嘴一笑,你不得不相信,在異國他鄉他很幸福。
(中國日報記者 孫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