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足石刻保護修復國際學術研討會16日在重慶市大足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為正在進行的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千手觀音造像“會診”。
重慶市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黎方銀介紹,千手觀音造像擁有800多年歷史,由于裸露在崖壁上,歷經風吹、日曬、雨淋、冷暖交替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目前已進入高速風化期,共存在34種病害現象。很多造像表面出現層狀剝落、粉末狀剝落、空鼓、龜裂、起殼等現象,使造像產生滲水、細部風化、造像巖體斷裂、垮落破壞及金箔變色起殼剝落等病害,情況十分危急?!〕霈F病害的原因主要是重慶高溫高濕氣候造成的凝結水流失,從而導致無機礦合物(粘合劑)失去作用,另一方面是大氣等環境污染。
據記者了解,2008年,國家文物局將其確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組織國內外十多家科研單位的一流文物保護專家開展勘察研究和搶救性保護,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前期勘察及方案設計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參與的單位包括敦煌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云岡石窟研究院、南京博物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和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等。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廷皓說,千手觀音的搶救性保護涉及了地質、巖土、彩畫等多個學科,設計和施工中又將涉及材料、工藝、藝術、宗教等多個行業,因此需要依靠多個行業專家通過協作和科技創新來共同完成。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修復與培訓中心主任、千手觀音造像修復工程總指揮詹長法研究員介紹,千手觀音造像經歷過4次貼金,最后一次是在1889年。此次修復不僅要加固本體雕刻,還要修復彩繪和金箔。經過反復研究,修復采用修舊如舊的方式,即揭下金箔進行加固后,再將金箔復原,并在修復工程中采用了三維激光掃描和紅外成像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斑€是有困難,由于金箔中顆粒流失,目前能用的舊金箔只占30%左右,其他的需要通過傳統材料傳統工藝來復原?!?/p>
據悉,千手觀音造像是中國最大集雕刻、貼金、彩繪于一體的摩崖石刻,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偼顿Y4000萬元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將于2014年完工。該工程不僅是中國的石質文物一號工程,也是世界遺產重點保護工程。(記者 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