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說這兩張安全證書的取得非常嚴格,不僅對白鼠做了90天喂養實驗,還做了三代繁殖實驗以確保轉基因大米的安全性。
這種聲音在科學界得到廣泛認可。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吳孔明對媒體表示中國已經沒有拒絕轉基因的資本。他說中國有18億畝耕地,而中國大豆進口5800多萬噸,再算上大米、小麥、大麥、油菜,算下來是8000萬噸。如果這8000噸栽植的話,需要8億畝。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不能只用傳統的方法滿足糧食需求,現代高新技術是我國農業的發展的必由之路。
轉基因農作物優勢很明顯,單位面積產量高、抗蟲害能力強,從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降低農藥使用量。轉基因棉花和木瓜已被我國批準種植。因為這兩種作物不作為人們的主食,受到的阻力比較小。
而大米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作為中國人的主食,抵制聲音不絕于耳,盡管國家已經對兩種轉基因大米頒發了安全證書。林擁軍稱公信力危機才是主要原因。上個月崔永元跟方舟子的網上論戰就是這種懷疑態度的集中體現。上月7日上午,方舟子發起倡導創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崔永元強烈回應他并質問方“懂不懂科學”。隨后,兩人在騰訊微博上拼得你死我活。崔聲稱自己有權不吃轉基因大米,有權質疑方舟子所謂的科學。方舟子回應崔可以不吃,但別造謠妨礙中國農業事業發展。網友幾乎一邊倒的站在崔一方,正體現了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不信任。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表示我國在食品安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也是公眾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之一。國內很多商品未能自覺張貼轉基因標識,即便是標識出來,大多數人都有抵觸心理。大家都抱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態度。
公眾不信任的一個轉折點在去年8月,湖南衡南縣江口中心小學有25名兒童被喂食了“黃金大米”,而實驗者未能事先爭取到監護人授權。 實驗室聲稱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能提高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但隱瞞事實違反了相關規定、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盡管沒有爆出任何轉基因大米有害的結果。
林擁軍希望農業部或第三方能夠單獨進行相關實驗,降低民眾對轉基因的不信任。而本月農業部在網站上用事實駁斥了轉基因有致癌,不育的謠傳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目前我國已批準五種轉基因作物的進口,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姜濤希望民眾能逐漸打消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他表示對遺傳改變充滿恐懼,這是沒有任何必要的。
“不要拿純天然和基因說事,我反對這個概念,所謂的純天然是一個很荒謬的概念,不可以用于人類,僅限于在美學領域的意義,其它領域是沒有意義的。另外不但我們人類不純天然了,我們的食物也做不到純天然,因為絕大多數的天然果實有自我保護,比如說有毒性或者有刺什么的。這些天然的食物我們人類根本沒辦法吃,我們人類吃的食物跟我們人類在同時進化,“姜說。(中國日報張磊 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