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勤耕》
《都市高樓起 村居醉人意》
11月20日上午,“中國夢 山河行——周河河中國畫精品展”在北京榮寶齋大廈二樓多功能廳隆重開幕。此次展覽集中展出了當代著名中國山水畫畫家周河河近年來精心創作的90余幅國畫作品。這是2013年繼接受中共中央黨校與中國外文局邀請,周河河與劉大為、靳尚誼、楊曉陽、劉文西、馮遠、何家英、郭公達、賈又福、詹建俊等書畫家,共同參加慶祝改革開放35周年“筆墨上的中國”大型書畫活動后,在北京的又一次交流活動。
現場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主席高津滔先生熱情致詞,回顧了河河多年來所堅守的國畫寫生創作歷程。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女士分別發來賀電,現場百余名觀眾和書畫愛好者一起近距離觀看了周河河的國畫原作。
周河河生于山西廣靈,自幼隨父母從河北遷居河南。他的山水作品有其獨特的畫風,常常用一種詩意的情懷去描繪他心中的大自然,以及當今時代背景下,尋找記錄自然環境中人們安居樂業的生活狀態。
在近十年的寫生途中,河河每次都是背著二十公斤重的大畫夾,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天亮啟筆,天黑托著疲憊的身體收筆回營,日日夜夜揮毫潑墨,積寫下了《春到黎家寨》、《巧手勤耕》(附上畫作照片)等寫生畫作1000余幅。
2012年,時逢汶川地震4周年,河河專程帶領弟子前往四川,用自己的畫筆繪寫那里的新、舊家園。當他來到老北川縣城,面對眼前的“萬人坑”聽著人們的訴說,這個不輕易落淚的北方漢子,悲痛的流下了眼淚。他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不吃不喝畫下了《紀念碑》這幅傷感的作品。在新建縣城,他和弟子們坐在馬路邊架起二米高的畫架,頂著炎炎烈日揮筆畫出汶川新建小學、新建羌族家園的變化和地震災區人民不被任何困難嚇倒的精神面貌。這一年,他的作品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中國美術名家作品集—周河河》“小紅袍”畫集。
2013年,周河河“中國夢 山河行”寫生再次啟程。以“家園”為創作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在45天的行程中,他歷經渝川陜豫等7省26個城鎮,5100余公里。雖然在途中遭遇了雅安7.0級地震,但他依然以極其投入的熱情堅持創作,記錄下來近百個中國當代的家園。由于作品的特殊意義,河河有幸成為當代山水國畫的代表之首,入選中國外文局編撰的中共中央黨校文獻——《筆墨上的中國》,這套書籍也將成為國內文化藝術類學習及黨政機關對外宣傳交流重要的參考文獻。
(記者 陸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