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經數月的考古發掘后發現,中國最古老的石城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在發現了巨大城址和罕見東門址之后,其石城墻竟然擁有著完整的馬面,從而為研究院四千多年前人類的建筑防護工事和科技發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了解,陜西省神木縣的石峁遺址最初發現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近年來持續的考古工作確認為中國史前最古老的石城遺址,尤其因去年發現的巨大城墻、完整的城市結構和罕見的東門址而被評為重大“世界田野考古”項目之一。
根據考古發掘,最新完整揭露出來的馬面屬于石城外城東門之北的城墻上,馬面向東伸出城墻之外,屬于石包土的結構,基本呈長方形,長11.7米、寬9.4至10.8米,高逾3米。
站在馬面之下,你會感到如果攻城會受到來自城墻之上多方面的打擊,而石頭砌筑的城墻更給人一種難以撼動之感。作為古代城防體系的重要設施之一,人們常常見到的是磚土結構的城墻馬面,猶如今日西安等地保存下來的明代城墻以及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的明代長城。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孫周勇研究員認為,考古工作者近期在石峁遺址發現的城墻馬面,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土石結構城防設施實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而現存最早的馬面是位于甘肅距今2000年的漢代邊城八角城,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城防工事和科技發展等具有重大的突破。
根據目前的考古工作初步表明,神木石峁城址是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對獨立的城址組成。它始建于約4300年前,到夏代(距今4000年)時期毀棄,是世界上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記者 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