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為終結對廉價資金的依賴而邁出仔細的第一步,這將比最初的興奮情緒給脆弱的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更多的麻煩。對此,迫切想要推出大規模經濟改革的中國政府應該做好外圍不確定性可能增加的準備。
12月18日,在最后一次以美聯儲主席身份出席的媒體見面會上,本?伯南克宣布美聯儲將從明年開始逐漸減少每月購買資產規模,從850億美元削減至750億美元。從五年前開始印新鈔救經濟這一頗具爭議性的嘗試,伯南克肯定希望這一切能有個終點,同時美國經濟可以好轉。
隨著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初期投資者的反應似乎說明許多人相信美聯儲的決定可被視作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足夠明亮,能經受較少刺激性消費的信號。但美聯儲的實際情況是,在不顧一切保證市場短期利率為零的同時,對淡出視美國經濟情況而定的量化寬松政策并未表現出太多信心。更糟的是,未能足夠重視美聯儲的動作會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
當美聯儲在今年早些時候第一次提出計劃從廉價資金撤出的想法時,許多發展中的經濟體已經經歷了資本流動的緊張扭轉。這些國家希望美國這一次會多花些時間考慮其貨幣政策對海外的影響,沒理由讓他們在希望中降低警惕。
作為最大外匯儲備持有國,中國肯定能比之前更好地應對可能的匯率連鎖反應,以及可能由美聯儲決定引起的其他國家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但是,相較于初期投資者反應的暗示,中國政府更應為一個不太樂觀的場景做好準備。
如果美聯儲的非常規量化寬松政策確實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成為支撐美國經濟增長的魔力,如今的退出怎么會不產生嚴重的后果?后果若不是極其嚴重,又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