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前,互聯網迅猛發展,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帶來深刻變化。同時,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暴露出的種種亂象污染了公共空間。構建一個安全、高效、健康的網絡環境,你我共同參與。
專項行動清掃互聯網淫穢色情信息
【亂象一】
互聯網發展,淫穢色情信息傳播更為隱蔽
近年來,在利益驅動下,制黃傳黃活動趨于多變、隱蔽,網絡淫穢色情現象仍然較為嚴重。一些以“養生”、“情感”、“健康”等為名開辦的網站,其實是在提供和傳播色情信息。還有不法分子利用惡意軟件、彈出窗口和手機客戶端,網絡文學、網絡游戲、視聽節目網站,以及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渠道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詳細]
網絡色情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青少年身心均不成熟,各類網絡不良信息對其危害極大,堪比精神鴉片。一位家長在信中說,“關掉一個色情網站,勝過父母對一個孩子苦口婆心幾年的教育”。網民戴峰說,“網上的不良信息和低俗文化就是荼毒青少年的精神鴉片,讓青少年思想污染、道德滑坡、行為偏差。應當構建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筑起一道綠色長城,共同呵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詳細]
【治理行動】國信辦專項行動關閉淫穢色情網站
自今年一月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組織持續開展凈化網絡環境專項行動,依法關閉了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的“愛尚妹”、“愛優網”等225家網站。7月中旬以來,國信辦聯合全國“掃黃打非”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部門,組織開展凈化暑期網絡環境專項行動,關閉274家違法網站、181個網站欄目和頻道,對300多家網站進行了處罰。[詳細]
堅決打擊非法網站違規采訪敲詐勒索
【亂象二】
非法網站迷人眼,花錢就能發“新聞”
記者與中國執法監督焦點網取得聯系。一位自稱是該網大陸總編、社長的王姓男子表示,網站總部在香港,在全世界多個國家設立分站,由中國焦點新聞通訊社主辦。對于加盟分站,王社長說,“可以設立地方頻道,但要加盟費10萬元,可調查發布負面信息。”同時,王社長還強調,可以提供5個記者證和工作證,這樣有利于開展工作。記者給王社長提供了一份虛擬的內蒙古某地征地投訴材料,希望能在網上曝光。王社長說:“可以直接發布,費用是2000元,還可聯系其他網站發布。”[詳細]
標榜“國字頭”違規采訪新聞敲詐勒索
據調查,這類非法網站大多由個人主辦,多數未依法登記備案或標注虛假備案信息,均未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他們打著“國字頭”旗號到各地進行所謂“采訪”,有的違規設立“記者站”、“地方頻道”,大量違規編發虛假新聞信息;有的以假亂真,冒用合法新聞網站名義承攬稿件提供、版權合作、廣告經營等業務,實施欺詐;還有的以“輿論監督”為名,借“曝光”、“爆料”負面失實信息,對企業、單位和個人敲詐勒索,社會影響惡劣。[詳細]
【治理行動】國信辦關停31家非法網站,歡迎公眾舉報
自5月9日開展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秩序專項行動以來,“人民內參網”、“廣東刪帖公司網”、“中國人民新聞網”、“中國焦點新聞網”、“人民在線網”、“中國新聞資訊網”、“中國新聞調查網”等31家未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冒用合法新聞機構名義非法“采訪”,編發負面虛假信息敲詐勒索的網站被依法關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有關負責人強調,將堅決打擊非法網站,并歡迎社會公眾舉報,舉報電話是12377。[詳細]
始終對網絡謠言保持高壓態勢
【亂象三】
網絡“大V”散布謠言現象引關注
今年上半年以來,一些所謂“大V”賬號以“求辟謠”、“求證”等方式故意擴散謠言,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網民跟風,損害了網絡媒體的公信力,擾亂了正常傳播秩序,社會公眾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曾經的大V薛蠻子也承認自己“在微博上不負責任、不加核實地轉發負面信息”。而“秦火火”和“立二拆四”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后,更引發社會對大V網絡造謠、傳謠現象的關注。這些靠造謠謀私利的大V們在被捕后都承認自己“越線”,對網友造成了不良影響。[詳細]
誹謗信息被轉發500次以上可判刑
根據2013年9月出臺的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同一誹謗信息實際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轉發達500次,或造成其近親屬失常自殺自殘等后果,按照“情節嚴重”論處。對于“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七種情形,即使被害人沒有提起訴訟,也將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詳細]
【治理行動】國信辦專項行動部署打擊網絡謠言
國信辦有關負責人強調,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正根據網民的舉報和日常工作中掌握的線索,會同各地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對一些經常傳播不實信息的網站和微博客賬號、微信賬號進行深入核查,將會同公安機關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國信辦將進一步查處致使謠言傳播,造成惡劣影響的違法違規網站。歡迎社會公眾及時舉報謠言,對舉報有功者予以獎勵。將始終對網絡謠言保持高壓態勢,切實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正常有序的網絡環境。[詳細]
集中清理三類信息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亂象四】
公民個人隱私信息地下產業鏈被披露
今年年初發布的《2012年中國信息安全綜合報告》中,首次在國內披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完整的地下產業鏈。報告稱,2012年個人隱私成“緊俏商品”,黑客及網絡欺詐者都在盜取網民錢財的同時,還瘋狂套取個人身份信息,在網上大量買賣。黑客利用社會工程學原理及許多現代化手段,大量套取用戶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賣給“下家”,而“下家”則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料,群發短信或者郵件推銷這些隱私信息。同時他們還會在網上公開發布廣告,使用搜索引擎或者聊天工具也可以搜索到他們。[詳細]
大數據時代,更需保護個人隱私
過去我們常說,“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但在今天的大數據時代,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日益增強,互聯網上到處印刻著生活的痕跡,個人隱私泄露的危險大大增加。人民網曾做過一項網民調查,90%的被訪網民表示曾遭遇個人信息泄露,89%的被調查者表示不堪個人信息泄露之擾。“給我們三句他說過的話,10小時內就能搞清楚他是誰、在哪里”,某網絡偵探公司的這一說法雖然有些夸張,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網絡信息安全形勢的嚴峻。[詳細]
【治理行動】國信辦部署集中清理三類信息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為更好地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從6月27日起,國信辦集中清理涉及公民個人隱私權和名譽權的三類信息。包括:假冒、盜用他人名義開設的博客、微博客等賬號;在網上故意、隨意發布涉及公民個人通信方式、家庭住址及家庭成員情況等隱私信息以及偷拍、偷錄他人隱私的圖片和音視頻信息;對他人進行毫無事實依據的攻擊、謾罵、誹謗等信息。上述三類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和名譽權,而且嚴重破壞網絡環境,人們深惡痛絕。[詳細]
堅決制止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行為
【亂象五】
廣東少女不堪“人肉搜索”自殺
近日,一位花季少女不堪“人肉搜索”壓力而自殺的事件,引起網友廣泛議論。據《新快報》報道,12月2日,廣東省陸豐市陸城高中生琪琪到某服裝店購物。不久,店主蔡某某在網絡發布她購物時的監控視頻截圖,稱截圖中的女孩是小偷,請求網友曝光其個人隱私。眾多網友紛紛參與“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學校、家庭住址和個人照片均遭曝光。次日晚,琪琪投河自殺。蔡某隨后被警方刑拘。
7年間暴力式“人肉搜索”不時出現
記得2006年,“虐貓女”事件讓我們見識了網絡暴力可以多么瘋狂。2008年,被稱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女白領“死亡博客”事件,直接把網絡上對死者的同情,通過“人肉搜索”具化到社區,死者丈夫的父母家門上被潑了血,嚇得老人不敢出門,連丈夫哥哥的電話也被公布。直到今天,花季少女投河案再次把“人肉搜索”放在了聚光燈下。從2006年到2013年,7年時光已逝,暴力式的“人肉搜索”依然不時出現。[詳細]
【治理行動】國信辦堅決制止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行為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協調局局長劉正榮說,“人肉搜索”是一種網絡暴力行為,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對發起“人肉搜索”,造成有害影響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將依法追究責任。網站應承擔管理責任,發現“人肉搜索”行為,應及時制止,對不盡責的,也將追究責任。劉正榮強調,我們是法制社會,在網絡空間不能無法無天。我們堅決反對“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行為,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這類行為,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公共秩序。[詳細]
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治理網絡亂象,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僅靠法律規范和政府監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做到管理與運用并舉、他律與自律相輔,才能形成合力,還互聯網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