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倫·奇蒂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
國家也有夢想,如今,國家夢常常以幸福為表述—物質上或者精神上的幸福。比如,美國夢在《美國獨立宣言》中的解讀是:“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
現在,中國正為“民族復興、民生改善、國家富強、社會進步”而做出努力,這樣的努力也必將惠及中國的貿易合作伙伴。
中國夢并不意味著拋棄傳統價值觀念,也并未脫離過去的時代。我們可以將源于佛家、道家和儒家的最根本的精神價值抽象出來,并加以簡化,結果或許就是“仁義”一詞,我將其翻譯成一種“善良正確”的行為準則或者是仁慈的正直。
很明顯,目前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并沒有一條可以順暢實現每個人的幸福追求的途徑。在周期性的資本主義危機爆發時,只能通過為大型欠賬企業注資來應對,但普通百姓失去生計卻無人過問。
國際社會當然希望看到中國加入重塑國際經濟體系的行列,以求避免國際金融危機。同樣,國際社會也希望中國的加入能夠有助國際組織的發展,以和諧的方式解決沖突,維護和平。
本組文字 早報記者 臧鳴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