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對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意味著什么?(摘要)
“中國夢”這一概念準確來說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預料,印度會想聽到它所產生的回響。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閉幕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國夢”的概念作出以下闡述:“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許多人聽了這番話后將其看成政壇領袖習近平主席為提升自身魅力而亮出的個人標志;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中國國家和國際話語的核心;更有人視之為完美的概念,它解釋了中國人在本國新出現的社會政治策略中所扮演的角色。習近平主席希望以本國人民的利益和想法為先,并實現中國的民族復興。中國的領導班子堅信世界其他國家亦將從“中國夢”中得益。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也是持這一觀點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她也曾表示“中國夢”還包括中國人將為改善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宣揚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領導班子的真知卓見和理念、國家的發展重點和意圖都是“中國夢”概念涵蓋的部分。許多人甚至將它和“美國夢”相提并論。那么,“印度夢”呢?在“中國夢”和“美國夢”更廣闊的背景中,它還有多大的立足之地?
自鄧小平時代開始,“韜光養晦”就成了中國對外事務和外交慣例的核心,但任領導班子似乎要重新審視這種做法,例如,反應式外交正轉變成主動式外交。中國以成為世界政治中反應迅速和負責任的大國為目標,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多極化世界秩序帶來的新問題、新發展、新憂慮和新機遇持開放的態度。當前中國的外交政策趨向開放、靈活、周全,并盡可能適應多邊外交。鑒于中國和印度均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的經濟體,印度對“印度夢”如何融入和“中國夢”的對話懷有極大的興趣。
世界秩序正經歷革新,這兩位亞洲鄰居都與之息息相關。有人認為,一個國家外交活動的決定性因素很可能就在當今的世界體系格局中。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和中國領導班子的新主張,好比宣傳“中國夢”,將把中國推向一個新層面。中國政府預計將會明智地進行“中國夢”的對話,主要涉及發展中和發達國家的政治。這對中國的三大主流海外利益至關重要:政治利益、商業利益和將中國作為強國的宣傳。所有這些都和海外華人息息相關。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在本國利益和其他國家的雙邊及多邊關系中,如何把握平衡并建立聯系。許多中國領導人都認為,只要有效地利用國際多邊論壇,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就會受到更好的保護。在快速發展的多極化世界格局中,中印同為發展中國家,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中國不能對印度的戰略利益等閑視之。擁抱多邊機構成為中印兩國的政策重點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種政策優待需要超越政治界限并觸及經濟、文化、科學和技術領域,這與中國在多邊論壇上的官方發言提及的相互依存、雙贏合作和綜合安全一致。經濟全球化使得民族國家相互依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群體可以獨自應對不斷出現的全球性挑戰。(賈甘納特·P·潘達博士(Dr. Jagannath P. Panda) 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IDSA)東亞研究員、中心協調員)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