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理想的民族圓夢(摘要)
中國夢創立了社會主義運動新的場景。首先,社會主義的理想之夢在經典作家的時代具有鮮明的世界性和統一性。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理想論述,是從全人類而不是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展開的,這種特點是同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的。二十世紀以來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均沒有超越這一框架。中國共產黨人鮮明地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并取得輝煌成就,使當代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其次,中國夢的理論支撐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表達范式。特定的理想追求與特定的理論范式相聯系。經典的社會主義理論范式是以世界而不是民族國家為基礎的,毛澤東開創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新探索提供理論的基礎。它追求的不是世界性和普適性,而強調理論與特定的民族空間相匹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程中的每一次總結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審慎地將其定位在對中國問題的回答上。再次,中國夢重構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民族場域。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社會主義運動一是強調統一性,二是強調中心和權威。中國道路開拓了社會主義運動“去中心化”的時代,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獨立、平等探索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中國夢展現社會主義理想的新進程,即:用社會主義的民族美景,來逐步構建社會主義的世界場景,它不僅遵循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更強調遵從民族的歷史邏輯和民族的創造精神。(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授 孫力)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