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管理不全 捐助渠道不暢 造血能力不足
民間公益不能“做好事只有自己知道”
本報記者 韓俊杰 通訊員 張玉甫
近期,被當地媒體熱捧的鄭州“雷鋒哥”孫德坤,因長期不顧家庭,以及一意孤行違反公益組織規定等原因,遭遇公益組織的質疑,引發社會反思。近日,河南本土成長起來的公益品牌,每天為“城市美容師”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的“愛心早餐”又起內訌。該公益活動的發起人,因利用“愛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賬號對捐助者表示不滿,與現任管理團隊在網絡上大打“口水仗”。
隨著民間愛心人士以及愛心志愿者團體、公益組織不斷涌現,他們在贏得了社會尊重的同時,也面臨著奉獻愛心反被質疑、內部管理不健全、捐助渠道不通暢等諸多困惑。民間公益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僅憑一腔熱情是否足夠?
“愛心早餐”起內訌曝管理問題
“愛心早餐”是河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善緣公益社聯合發起的一個為“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免費提供熱騰騰早餐的公益項目。
自2012年12月29日在鄭州發起以來,除今年春節和十一國慶節兩個法定節假日,“愛心早餐”每天都會定點定時免費投放。每份價值5元的早餐,有包子、豆漿、雞蛋、粥,環衛工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搭配。
如今,“愛心早餐”已在河南省鄭州市和新鄉市建立4個發放點,一般每個點每天發放60份早餐,穩定的受益人群約有近400人。
2013年11月22日,名為“林國雅V”的網友發布了其給“愛心早餐”捐款的微博,“愛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卻表示了不滿,認為其“借公益炒作”,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2013年11月24日,“愛心早餐新鄉站”發出聲明,稱“項目官方賬號于2013年11月22日被私自更改密碼并發布不實言論,其言論不代表組織觀點。”
很快,一場圍繞著“愛心早餐”的口水戰,在網絡上愈演愈烈。
據了解,發布質疑微博的人叫梁春華,是愛心早餐的最早發起人之一,后來由于多方面原因,梁春華和現在的負責人寧澤西、李明亮等人分道揚鑣,但“愛心早餐”官方微博密碼依然由梁春華掌握。
梁春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13年11月22日,當他看見“林國雅V”在自己的微博上“顯擺”為愛心早餐捐款一事時,覺得是炒作公益的作秀行為,心生不滿,想反駁一下。“當時我自己的個人微博賬戶和‘愛心早餐’同時處于登錄狀態,誤用‘愛心早餐’發布了信息。”
對于現任管理團隊認為梁春華“私自更改密碼,至今還把控著”的態度,梁春華稱“愛心早餐”微博是他注冊的,作為發起人之一,他不認為自己現在已與“愛心早餐”公益事業毫無關系。
在雙方的“口水仗”中,“炒作作秀”和“項目不公開”兩個詞多次被提及。
梁春華表示,自己對愛心早餐主要有兩點不滿:第一,部分捐助者借公益炒作,是一種作秀行為;第二,基金監管不透明。
對此,2013年12月25日“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微博第一時間發出聲音:“愛心早餐”,非一人之早餐,非私利之早餐!公益為眾然做公益者寡,私利為寡而行私利者眾!公益之路本就略顯孤單更漫漫修遠,同行之人更應且行且珍惜!
捐助渠道不通暢遇尷尬
在“愛心早餐”發起人與現在管理團隊在網絡上針鋒相對時,一些愛心志愿者團體和公益組織則面臨著捐助渠道不通暢的尷尬。
在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有一個由在校學生組建的“愛心接力部”,他們接收校內師生、社會人士捐助的衣物,統一清洗、消毒后,捐給有需求的學生和校外需要幫助的群體。
然而,隨著“愛心接力部”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積壓的衣服成了頭疼的問題。
“我們和貧困地區的聯系比較少,所以導致衣服囤到這里送不出去。而社會上知道我們的人也不多,前來領取衣物的,都是自己學校的學生。”洛陽師范學院校團委的王晶感到很無奈。
河南一家食品愛心企業捐贈負責人說,他們獻愛心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慈善部門,然而,慈善部門繁瑣的捐助流程和態度,讓他們碰了壁。
“撥打慈善部門的電話,有時候打了好多次都打不通,好不容易聯系上了,就讓下載個表格,填寫捐贈數量、價值,然后就沒下文了。”該負責人說,“難道是慈善部門覺得我們的捐贈規模小嗎?人的能力有高低,企業規模有大小,捐贈也是量力而行,只要是捐贈就應該給予鼓勵,個別慈善部門的做法,讓人心里很不舒服。”
無奈之下,一些愛心志愿者團體和公益組織開始在網絡上尋求突破。
在百度貼吧里,一個名為“捐舊衣服吧”的貼吧異常活躍,目前月活躍用戶達6萬人,累計發帖26萬多條。
“黔嶺公益”是對鄉村孤兒、留守兒童等進行救助的一個草根公益團隊,至今已成立三年多。
2013年7月,“黔嶺公益”發起人李璞在“捐舊衣服吧”里發布了一條希望網友捐獻舊衣的帖子。很快,李璞學校的兩間22平方米教室已裝滿全國各地寄來的衣服。“大約有2000多套吧,全國都有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