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信陽市一家郵局里,一位老人是這里的“常客”。
“我要買1塊2的郵票20張,8毛的郵票10張,再買100個信封。”老人仔細算了算,說道,“一共42塊錢。”
這位老人名叫邱勝華,今年66歲,撿破爛為業。他買郵票、購信封是為郵寄東西做準備。然而,所寄之物不是信件或明信片,而是他在拾荒過程中撿到的身份證等重要證件。
8年來,他寄出了1000封左右的郵件,讓眾多丟失的身份證、票據回到了主人身邊。
丟失證件失主會很著急
邱勝華原是信陽市木機場的清潔工人,1997年內退后,在信陽市的背街小巷撿破爛,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每天早上一大早,他會推著自行車,在火車站、街道角落、河邊的厚草叢中尋找瓶子、釘子等廢棄品,賣后所得補貼家用。
然而,在撿廢品過程中,他還會時不時撿到錢包、身份證等物品。
邱勝華就按照身份證等證件上顯示的信息,自費將這些證件郵寄給失主,目的地有信陽本地的,也有商丘、平頂山的,還有河北承德、四川攀枝花、湖南常德等地的,最遠的一封信是寄到新疆葉城。
邱勝華說:“失主發現身份證不見了,肯定很著急,將心比心,我們的身份證等證件丟失了,也會很著急的。”
郵局工作人員王祖國告訴記者,這些年,邱勝華經常來郵局寄東西,一些人撿到證件也會寄給失主,可是像他這樣能堅持好幾年的,卻不多見。
“我只是跟著自己的想法在做事,做了就不后悔。”邱勝華說道。
看到失主回信謝謝很幸福
邱勝華把證件寄給失主的想法,要追溯到2005年。
2005年,他撿到兩張身份證和一個裝有票據的錢包,通過證件上的內容,他找到了失主信息。
當天下午,他來到郵局,把撿到的證件和錢包,按找到的地址信息自費寄給失主。
沒過多久,邱勝華分別收到了失主的回音。邱勝華說,當時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看到別人跟他說“謝謝”,感覺很幸福。
不過,為了節省郵資,邱勝華也有自己的郵寄“原則”。
他不寄錢包,也不寄銀行卡,因為錢包太重,銀行卡失主也會掛失補辦,所以他主要郵寄最重要的證件——身份證。
他說:“我的資金有限,當然要郵寄最重要的,只有這樣郵寄,我撿破爛兒的收入才能負擔寄信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