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鄭州訊(見習記者 潘巖 陶蓋) 大處方?小處方?“4分錢處方”醫生秦瑞娟說,藥不在貴賤,能治好病就是好處方。
秦瑞娟給一患者家長分析化驗結果
【對話人物】
秦瑞娟,女,43歲,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對話動機】
2月6日,秦瑞娟開出一張4分錢處方治好患兒皮疹,次日,患者家屬在微博上曬出處方箋和收費單,網友紛紛留言,稱其為“河南好醫生”。
8日,中國日報網河南頻道報道秦瑞娟的“4分錢處方”事跡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對此事的討論持續發酵。
“這藥開的合適嗎?”“難道開便宜藥的就是好醫生?”“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大處方’的存在?”……
而這些關于醫術、醫德、醫療體制等方方面面的不斷討論,再次將秦瑞娟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10日,中國日報網河南頻道記者(以下簡稱中國日報網)來到河南省直三院兒科病房,對話“4分錢處方”醫生——秦瑞娟。
“最便宜處方”誕生:醫院可以開片藥
中國日報網:4分錢處方的事在網上傳開了,能說說那天的情況嗎?
秦瑞娟:那天是大年初七,鄭州下大雪,我在病房值夜班。那位患者家屬是晚上9點多過來的。因為下雪,天冷,路也特別滑,孩子家長怕孩子著涼,沒帶孩子來。
中國日報網:你是怎么開的處方呢?
秦瑞娟:孩子家長說,孩子出了一身紅色的疹子。孩子癢,一直撓,不睡覺。我判斷疹子是過敏性的,問了問孩子的年齡,家屬說2歲7個月了,就考慮開些撲爾敏。
中國日報網:為什么開四片?據我們了解,很多醫院開藥不拆零,只賣整瓶。
秦瑞娟:我們醫院不存在只賣整瓶的規定,是可以開幾片藥的,不一定非要整盒整瓶開藥,這要根據病情決定。孩子用藥劑量是按公斤體重來算的,我問了孩子的體重,13公斤。每次1/3片,4片是4天的量,足夠了。孩子皮膚過敏,吃兩三天的藥還沒有明顯緩解的話,就該到醫院檢查了。
中國日報網:開藥的時候你知道這個處方是4分錢嗎?
秦瑞娟:這個我還真不知道,醫院的藥價很多我也不是特別清楚,就知道撲爾敏挺便宜的。
面對贊揚和質疑:問心無愧就行
中國日報網:很多網友稱贊你開這么便宜的藥治好病,說像你這樣的好醫生太難得了。
秦瑞娟:什么好醫生啊,做到問心無愧,對自己負責就行。其實我就是做了分內的事,真沒覺得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我平時也不怎么上網,媒體來采訪了我才知道這個事兒。我們兒科開藥,幾毛、幾塊的處方很常見。
中國日報網:也有一些人質疑的聲音,比如有人說撲爾敏有副作用,兒童不能服用,認為你開的藥不合適。
秦瑞娟:抗過敏藥都有副作用,撲爾敏的副作用并不大。新生兒和孕婦禁用,老年人、高血壓患者慎用,2歲7個月的幼兒是可以用的。又不是大劑量,也不是長期服用,沒問題的。
也有別的抗過敏藥,比如氯雷他定。但撲爾敏效果也不錯,價格還便宜,患者沒有提什么要求,就開了撲爾敏。
中國日報網:還有網友質疑,你沒有親自診斷患者本人就開藥,是否穩妥?
秦瑞娟:那天下大雪,又是大晚上。孩子小,路又滑,家還遠,確實不方便來。當時我問了問皮疹情況,小孩哪出皮疹、是什么顏色、癢不癢?家長就把孩子的癥狀詳細描述了一遍。
在兒科,很多患者都是很小的孩子,加上生病的時候煩躁、哭鬧,無法表達感受。醫生大多數是聽家長描述的,有時候家長會拍張照片給我們看。在醫院簡易藥是可以開的,家屬不用親自帶孩子。我也叮囑孩子家長了,如果吃了藥第二天還不見好,要帶孩子來醫院檢查診斷。
不開“大處方”:收入夠花就行
中國日報網:現在很多醫生會開“大處方”,能夠拿到藥價提成,你怎么看這種現象?
秦瑞娟:我覺得大多數醫生都是憑良心開藥。其實藥是便宜還是貴不是關鍵,適合病人才是關鍵。就我個人來說,價廉、高效、安全,就是好藥。
對我們醫院來說,更多的還是要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醫院主要是服務周邊地區的,我們醫院挨著好幾個城中村,很多家庭收入不高,治好病的情況下盡量讓患者省錢,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不必要的檢查不讓病人做,別的醫院做過的檢查單我們也認可。
中國日報網:聽你們科室的畢主任說,有時候你還會送藥給病人,有這回事嗎?
秦瑞娟:其實沒什么,就是鞣酸蛋白片,治療腹瀉的。效果好,沒啥副作用,并且比較便宜,五六塊錢一瓶。這種藥門診藥房有,急診藥房沒有,遇到急診,拉到肚子比較厲害的,我就給他們一些。
醫者仁心吧,有時候看到病人是打工的,有的比較窮,我就十分同情他們。
中國日報網:能問一下你的收入嗎?
秦瑞娟:兩千多塊錢吧。
中國日報網:作為一個從業20多年的醫生,這樣的收入算比較低的吧?
秦瑞娟:還可以,我覺得夠花。還有一些績效和獎金,像值夜班有值班費。
中國日報網:加起來會有多少?
秦瑞娟:這個不一定,每個月不一樣。
中國日報網:你們醫院對科室進行績效考核,會考核藥費嗎?
秦瑞娟:從我2007年到這個醫院就沒有這類考核。我們考核的指標主要是患者滿意度,比如一個月看多少病人,看處方數量,不看處方價格。病人滿意,下次生病自然還來找你。
再看有沒有病人投訴或表揚,醫院設有病人投訴箱。另外還有電話回訪制度,問問病人是否康復、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