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政協常委、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就當前民族工作、反恐等話題接受英文《中國日報》專訪,他表示反恐斗爭一條重要原則就是“任何時候不能把少數暴力恐怖分子同一個民族劃等號”。
3月3日,媒體報道昆明“3.01”暴力恐怖襲擊案件被偵破,八名暴力恐怖分子除了被擊斃的之外,其他的已經落網。
朱維群表示,事件發生以后,聽到一些人對維吾爾族有看法,甚至有排斥情緒。他說:“盡管這種情緒不具普遍性,但是還是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朱維群指出:“維吾爾族是我們的兄弟民族,維吾爾族絕大多數人和我們一樣,是反對分裂主義、暴力恐怖主義的。暴力恐怖分子也是維族的敵人,是我們各民族共同的敵人。其實新疆發生的多起暴力恐怖案件當中,敵對勢力不僅殺害漢人,也殺害所有反對他們暴力恐怖行為的維族人。”
他說:“我經常到新疆去,我看到在反對暴力恐怖的斗爭當中,我們廣大的維族干部、群眾是和我們站在一起的,心是向著中央的,一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維吾爾族同胞和我們同心同德,和我們一起行動,對我們取得這場斗爭的勝利至關重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不可能取得反恐斗爭的勝利。”
事件發生以后,國際社會普遍予以譴責,但是西方也有媒體故意抹殺這是一起恐怖事件。朱維群表示,這“實際上就是為這些兇犯、為恐怖主義張目”。
對于該案件被偵破,朱維群表示:“我和大家一樣感到鼓舞。這顯示了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顯示了各族人民的團結,顯示了我們在反對暴力恐怖上的廣泛共識;也消除了這些人繼續流竄作案、造成我們損失的可能。我們也可以以此告慰我們遇害同胞在天之靈。”
同時,朱維群指出,“千萬不能對分裂主義暴力恐怖勢力放松警惕,不能有松一口氣的思想。要從這個事件當中吸取教訓。”
朱維群表示,從2009年的“七.五”事件,到去年十月撞擊天安門金水橋事件,再到這次昆明“3.01”事件,以及其間新疆發生多起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可以看出分裂主義勢力極力想把暴力恐怖活動推向內地——先推到首都,然后擴散到一般省市區。
他說:“暴力恐怖分子是有組織、有預謀、有訓練的,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八個人造成了我們29人死亡,一百幾十人負傷。”
朱維群說:“反對暴力恐怖的斗爭,勢必是一個長期的斗爭、艱苦的斗爭。雖然從力量對比、人心對比來說,黨和政府、我們的人民占著全方位的優勢,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場斗爭的特殊復雜性,認真查找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我們的工作,使我們在這場斗爭中能夠更加主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特別是人命的損失。”
突發性事件的處理要從“民族問題”中“脫敏”
朱維群指出,類似突發性事件的處理,要高舉“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的旗幟,按照事件的本來性質定性。“依法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不要隨便同‘民族問題’扯到一起,也就是說,要從‘民族問題’中‘脫敏’。”
他說:“比如,我們今后司法宣判中,不需要特別標明犯罪分子的‘民族’身份。他犯了法,與他所出身那個民族有什么必然聯系?”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維吾爾族在內地經商和生活這部分人,朱維群表示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我們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的過程中,我國人口包括少數民族人口加速流動,許多人到內地來謀生求發展,這是一個大趨勢,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有利于中華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富裕。維族的兄弟們參加到這個潮流當中來,當然也是好事情,盡管有少數分裂主義分子、犯罪分子混雜其間,制造事端,搞一些違法活動,但是這并不能改變到內地來發展的維族同胞主流是好的這一事實。很多維族群眾在內地打工,搞各種服務業,對內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要像對待任何其他民族一樣,使這部分維族兄弟在內地一樣得到法律的保護和應有的權益,為他們提供工作、生活的便利。
“另一方面,在法律面前,每個人不管出身于哪個民族,都是平等的,對于少數民族中個別不遵守規矩、干了違法事情的人,要敢于管理,依規依法懲辦。任何人不能成為法律管不到的人。我們一些地方對此類違法行為心存疑慮,不敢執法,放棄法律的準繩,一味遷就,甚至花錢擺平,既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實際上也不利于有一般性過錯的人吸取教訓,謀求他們的合法利益。”
展望民族工作:既要堅持,又要創新
總體上最近社會上普遍比較關心民族工作今后的走向,朱維群表示應該注意把握兩個方面。
朱維群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政府關于民族工作的方針政策,實踐證明是符合實際的,是正確的,其中包括: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培養更多的少數民族干部和科技人才,等等。
他說:“既然是正確的,我們就要堅持下去,并努力做得更好。”
同時他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民族狀況同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過程中,在社會主義統一大市場形成過程中,中華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比過去“更加容易,更加普遍”。
他說:“本來,中國民族的一個歷史特點就是各民族混居程度高,現在混居程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高。我們的民族工作需要根據今天新的情況有所創新。”
朱維群指出,民族工作創新和改進的方向,“應當是適應這個大趨勢,更加強調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強調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同時,更好地發展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和一致性”。(中國日報記者 張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