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以消費者的“上網流量與話費等單方設置使用期限”這一焦點投訴為例,運營商在回復中解釋,他們推出的流量產品等套餐已在行業監管部門進行過資費備案,消費者選擇產品時也在合同上簽字確認了。
“這種說法從合同法來說雖然有點道理,可從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角度來說,他們的行為確實是‘霸王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王中勝說。
他還稱,勸諭函中提到的六個方面的問題,其實都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運營商們也都沒有有效回復和解決之道,因此,“我們不滿意他們的回復。”
下一步怎么辦?王中勝說,他們還將與電信、聯通等運營商們逐個溝通,如果還沒有滿意的答復,他們將向有關部門發出執法請求。
專家說法:通信運營商套餐月底清零涉嫌違法
在勸諭函中,河南的電信、聯通等通信運營商們對六大問題簡單給出了解釋。這些問題在法律層面是否行得通?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尹西明說,河南的電信、聯通等通信運營商設置的“上網流量與話費等單方使用期限,未經用戶同意開通增值業務、未經用戶同意為第三方從話費中代扣費用”這三個問題,涉嫌違法。
“這都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即使消費者在消費時和他們簽訂有合同,可在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法交叉沖突時,要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他說。
特別是針對運營商設置的“上網流量與話費等單方使用期限”,尹西明稱,運營商在經營過程中應遵守法律法規,不應對消費者選購的話費和流量月底清零,而應當繼續提供服務。
對于垃圾短信、寬帶業務與手機業務捆綁銷售、運營商定制手機強制裝載應用軟件等問題,尹西明則表示,“這些問題很難界定運營商是否違法,基本上屬于‘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