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P2P網貸的發展依舊迅猛異常,大量的P2P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如何在如此龐大的數量的網貸平臺中脫穎而出成了平臺間的較量,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眼光,一些平臺開始走上“靠銀行”、“傍監管”等夸大宣傳的道路。
夸大宣傳終釀聲譽風險
對于炒作,現在的P2P平臺可謂用的爐火純青,近日就有網貸平臺“某多多”宣稱在銀監會辦公,隨后銀監會就發表聲明:“銀監會表示辦公樓僅為本部門使用,從未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入駐辦公。”多么痛的領悟,對于“某多多”來說雖然博得了眼球,確失去了聲譽,如此過度包裝讓投資者“敬而遠之”。
除了炒作同銀監會的“緋聞”,還有平臺過度包裝銀行合作。幾天前,投某網就上演了一場“鬧劇”。投某網對外公布獲得B輪融資,并表示將與招商銀行推出聯名卡。但是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辟謠,投某網與招行合作推出聯名卡的消息失實,“實質上雙方沒有聯名卡這個合作,他們只是我們的代發客戶,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卡是招行的”。對于這種過分夸大合作的宣傳在P2P行業并不少見,但最終換來的只能是同行的嘲笑以及投資者的反感。雖然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但是平臺發展還是需要從自身產品出發,只有在先做好好產品前提下屬實的宣傳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P2P平臺應當做好自身產品
對于P2P行業來說,宣傳、推廣、營銷是必不可少的,但確不是首要的、核心的。“網貸平臺的產品選擇、風控水平才是決定一個網貸平臺是否值得信賴的關鍵,才能最大程度確保投資人的利益和收益安全。”寶駝貸(baotuodai.com)理財顧問這樣說道。
確實,互聯網金融需要互聯網思路,更需要金融理念,2015年是洗牌的一年,大浪淘沙才剛剛開始,過度營銷只能推高運營成本,夸大宣傳必將帶來聲譽危機。對于P2P行業來說,過度炒作的不良風氣必將被擯棄,平臺要想發展還是需要在產品項目上做好風控,把握好金融本質。
雖然眾多的P2P平臺表示過度包裝實屬無奈之舉,但這確并不能成為一條成功的捷徑,目前行業這種不良風氣仍舊存在,但在監管出臺后必將得到整改。對于平臺來說,其立足點只能是合法、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