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隨著8條地鐵新線工程啟動,北京地鐵在建總規模達到驚人的215公里左右,創歷年來之最。記者從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這8條新線的通車日期已經確定:磁懸浮S1線計劃2013年3月28日試運營;昌平線與8號線聯絡線和燕房線2013年12月28日開通;西郊線2014年2月28日開通;6號線二期2014年11月28日開通;15號線一期西段2014年12月28日開通;16號線、海淀山后線計劃2015年12月28日試運營。
這8條新線中,有3條屬于“十二五”規劃啟動的新線路,分別是燕房線、16號線和海淀山后線,總里程62公里。其中,海淀山后線和縱向穿越主城區的16號線建成后將貫通運營,成為海淀北部地區尤其是中關村地區進出市中心的最快捷通道。
昨日新開工的S1線和西郊線則使北京軌道交通的形式進一步豐富。S1線采用北京自主研發技術,將成為國內第一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西郊線擬采用國產化的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技術,這兩大示范線工程將有力提升北京軌道交通產業的競爭力。S1線磁懸浮列車擬采用6節編組,最高時速100公里,低噪聲、爬坡能力強的特色將給乘客帶來全新體驗。而西郊線的現代有軌電車預計4月啟動車輛招標,最高時速70公里,與其他社會車輛共享道路資源,將成為香山、植物園、頤和園地區的重要旅游風景線。
另外,6號線二期、15號線一期西段、昌平線與8號線聯絡線這三條新開工線路,均為在建線路和已運營線路的延伸項目。其中6號線二期全為地下線路,主要服務于通州新城,與6號線一期貫通后,將成為貫穿北京東西的交通大動脈,根本緩解地鐵1號線客流超負荷的運營壓力。6號線一期還是本市第一條大容量軌道交通線,列車8節編組,并首次采用接觸網供電的牽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