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反腐八大細節
2014年的反腐風云際會之間,留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會場被帶走的黯然、斷崖式的跌落、懺悔的眼淚、燒壞的點鈔機……從這些細節中,可以一窺中央反腐的決心和貪官的下場。
反腐細節一:官員會場被帶走現場
會場是官員日常工作里的必由之所,如今,去開會卻不再那么例行公事、心安理得。對于“心中有鬼”的官員而言,會場無異于“雷區”,說不準哪天踏進去就出不來了。
去年6月27日下午召開的廣東省省委會議,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個會上,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被紀檢工作人員當眾帶走,令在場的同僚無比震驚,而一張疑似其被帶走的“現場直播”照片則引發瘋轉。雖然后來照片被辟謠,但也可見公眾對“打虎”的關注。
前一秒還高坐在主席臺上意氣風發的官員,突然就成了反腐典型。一出出劇情反轉、狗血一地的官場現形劇相繼上演。被同樣的方式帶走的還有河北省人大原常委梁樹林和劉學庫、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等等。
這樣的節奏讓還安坐于會議席的很多官員惶惶不可終日了。
為了確保自己不是“一去不返”,一名官員開會前專門向“大師”請教,待“大師”稱沒事后才安心出門。誰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剛一到場就被抓。
反腐細節二:通報上的“通奸”
野心勃勃、“多情”的官員往往要被欲望的火把自己給燒著。2014年的貪官辭典里,“通奸”這個自古就隱晦的詞被一再提及,十分刺眼。
在刑法及相關法律中,一般沒有對通奸作出定罪的規定,但黨紀嚴于國法,不潔身自好的黨員干部必然要受到黨紀懲戒。
而經濟上的腐敗往往與生活中的腐化“孿生”。有媒體統計,自2014年6月5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原副總經理戴春寧違紀情況通報中出現“與他人通奸”以來,至少有30名以上落馬官員因“通奸”被紀檢監察機關通報,包括周永康、海南省原副省長冀文林、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等多名高官。落馬官員生活作風腐化的比率奇高。
“通奸”并非是落馬男性官員的專屬,11月26日,官方對山西兩名女官員的通報中,首次采用了“與他人通奸”字樣。此舉引發爭議:是否涉嫌隱私?事實證明,對于墮落腐化,不注重自身品行修為的官員,法紀面前不分男女,堅決通報和處理,縱然顏面無存,亦是咎由自取。
反腐細節三:當庭懺悔
2014年,聲淚俱下地當眾懺悔成了“時髦”,能與一干吸毒、賣淫的劣跡藝人相“媲丑”的,要屬貪官了。
9月24日,河北廊坊市中院公開開庭審理劉鐵男涉嫌受賄一案。站在被告席上的劉鐵男容色憔悴,數度痛哭流涕。然而錯已犯,刑已判,再聲淚俱下的懺悔,也難逃法律的制裁。
懺悔中,劉鐵男痛心“因為自己的過錯把孩子也毀了”。歷來貪官都是害己害人,可惜不到最后的審判,少有人能有這樣的覺悟。
同樣在當庭懺悔中聲淚俱下的,還有吉林省原副省長田學仁、內蒙古自治區原統戰部部長王素毅、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等。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在接受調查期間寫出了萬字悔過書,深刻剖析自己墮落的過程。
而當初在臺上風光無限,今日階下囚聲淚俱下懺悔,身份和形象的落差的兩重天,對于目睹其懺悔的官員們來說,亦是沖擊。
然而,信任一旦被撕破,即便痛哭流涕,也有被當成作秀的嫌疑。與其落馬后每天活在懺悔自責中,不如兩袖清風,每天睡安穩覺來得實在。
反腐細節四:被燒壞的點鈔機
點鈔機,這個本身就帶著悲情色彩的商品—被賣了還要幫人數錢,在2014年,又無辜躺槍,跟貪官扯上了關系。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時,在其家中發現上億元現金,16臺點鈔機點算贓款,當場燒壞4臺!有網友腦洞大開,算了一筆賬,1億現金假如都是百元大鈔,連起來總長度約合155千米,是北京五環路全長的1.5倍。
超越群眾想象力的貪腐案件還不是個例,不久,東莞市人大原副主任被帶走時,家中贓款清點花了整整12小時,又有3臺驗鈔機“光榮犧牲”。
這一臺臺燒壞的點鈔機,在刷新貪腐金額上限的同時,也刷新著群眾的心理底線,心驚的同時,也讓人心寒。
錢可以燒掉點鈔機,還可以燒掉官員的身家性命,一旦深陷貪婪泥潭,便難以自拔。家里放著上億元現金的貪官們,難得睡一個安穩覺,如今在高墻之內,終于可以踏實地做夢了吧。
反腐細節五:點名道姓曝光
2014年,中央紀委網站成為問題官員的“曝光臺”,這一年里,以實名、實銜“榮登”中央紀委網站的官員名單有一長串。
在這之前,一些部門和單位在公開批評或公開通報案件時,常常充斥著“某某部門”、“某某領導”等語焉不詳的字眼,通報批評失去了應有的威懾力。對此現象,王岐山強調:就是不處理,也得曝你的光。他還指出,對存在的問題要敢于瞪眼、敢于紅臉,從嚴執紀、不留情面。
這一年,“不點名”式通報批評成為過去式。
對違紀違法行為實行點名道姓曝光,將不法行為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壓力,讓被曝光者受到震懾,也讓其他人受到教育。
毫不留情的點名道姓,使違規違紀的處理更具體、更透明,無形中提高了官員的違紀成本,對當事者而言是深刻的懲戒,對其他官員則是生動的警示:違紀時不知收手,被曝光時遑論顏面!
反腐細節六:斷崖式降級
2014年頻頻出現的“斷崖式降級”,讓違紀官員飽嘗“坐過山車”的滋味,從出門前呼后擁、專車接送的省級、廳級“一降到底”成為“坐冷板凳”的科員,巨大的心理落差、從前的下屬成為領導的尷尬,都令違紀官員們“吃不消”。
遭遇級別“跳水”的,有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從副省級連降七級到科員;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連降四級任“副處級非領導”職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委原委員、常務副專員蒙志鵬,由副廳級降為主任科員,等等。
“斷崖式降級”意味著什么?專家分析,之前通常的“免職”處理僅僅免掉了官員的職務,但級別沒有變動,權力、待遇等都沒有變化,這讓其一旦有機會,又可以“死灰復燃”。但降級則有本質上的區別。一旦官員的級別降低,則只能從頭開始。
有網友調侃,這一招,將在官場潛心耕作大半生的官員“打回原形”,辛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風險,值得官員們三思而后行。
反腐細節七:中央紀委網站“幾時見”
12月25日公布的年度網絡輿情形勢分析披露,2014年網絡輿情熱點“首曝媒體”TOP10名單上,中央紀委網站排名第9,這是近年來官方網站首次上榜。
這一年,中央紀委網站因頻頻曝光貪腐官員,而成為眾多網絡熱點的“發源地”,登陸各大媒體頭條,并被網友總結出了“周一見”、“周五見”、“下班后見”等“爆料”規律。
將自身定位為公共輿論傳播平臺的中央紀委網站,靈活運用傳播規律,連續幾周在周五公布最新案情后,就被敏感的媒體和網民發現了“規律”,并且開始定時守候,而這種“點擊期待”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公共話題,進一步擴大了網站的影響力。
相繼被發現的“周一拍‘蒼蠅"、“周末打‘老虎"、“起床反腐”等,成為人們看待中央紀委反腐決心的一個全新視角。
統計發現,落馬的省部級高官大部分都是在晚上(下班后)公布,其中又有近一半是在周末。這是因為秉行“打虎不過夜”,當天處理當天公布,而周末休息日,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關注。
在中央紀委網站不停歇的更新狀態中,人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和凈化風氣的決心,也在這些持續的行動中,增強著對于反腐和反“四風”的信心。
反腐細節八:官員自殺
自殺年年有,今年格外多。據統計,2014年官員自殺超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年,官方認定的就已超過40起。
是什么讓官員們走上了不歸路?在官方說法上,或因抑郁癥,或因多種疾病纏身,或因工作壓力過大,但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據媒體統計,有近三成的官員自殺發生在被調查前后,他們在自己即將“被帶走”之前選擇“自行了斷”。比如,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海華,得知將在參會時被帶走,在參會前跳樓身亡,遺書中稱“對不起組織”。另外一些并未公布原因,比如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徐業安,但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媒體爆出其貪污問題。
分析顯示,自殺官員中基層官員多,正職官員占比高。年齡集中在40歲至60歲之間,多數正值壯年。自殺多采取自縊、跳樓等方式。
在廉政瞭望《公務員健康報告》中曾提到,35%的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傾向,晉升壓力、問責壓力、腐敗問題等,都成了壓力的來源。而中央不斷加大反腐決心和力度,力推境外“追逃追贓”等一系列行動,客觀上斷了眾多腐敗分子的后路。
有人說,自殺者往往抱著“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家人”的念頭,然而死后追責機制讓“犧牲”的意義失效,對自殺官員,既不會聽之任之,也不能不了了之。
一了難百了。
于仕途,導致官員走上歧途的是細節的失守;于中央,反腐要行之有效需要細節的落實;于體制,值得反思的也是細節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