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對北京市的政壇時事一無所知,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里,只要你經過北四環到北五環之間的亞運村地區,便能從路邊明顯增多的警力中感受到一些不一樣的氣氛。
沒錯,北京市一年一度的“兩會”就在這里召開。
作為省一級“代議制”的核心環節,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中,北京市“一府兩院”上一年的工作和下一年的安排,都要經過769名人民代表的審議批準,
同時也要經過700余名政協委員的充分討論。而每一年這個城市所面臨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以及北京市民的民意走向,也一定程度影響著會議的熱點。
綜觀北京過去的一年,一些話題已經成為北京市政市情的熱點,我們不妨在開會前對這些問題精細分析,大膽猜想,梳理出今年北京市“兩會”可能的八個熱點話題,
這些問題也是民意關切和媒體報道的最大公約數,期待著在這次“兩會”上得到回應。
猜想一:GDP降速后的“新常態”什么樣?
2015年經濟指標安排中,最受關注的GDP增速將定為多少?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統觀“十二五”期間GDP增長目標的發展趨勢,2011年到2013年一直維持在8%左右,2014年開始降至7.5%,目標水平有所下降。去年對經濟指標的安排也已發出信號,本市已進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開始減速增長。調整疏解、結構調整、環境治理、節能減排,去年出臺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已開始積極“舍”去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未來還將對新增產業更嚴把關。今年,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這些任務預計仍是本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參看今年上半年7.2%的GDP增速,預計2015年GDP增長安排,GDP指標或許還將有小幅度下調,為“新常態”下的疏解調整預留空間。
另一重要經濟指標—城鄉居民收入,今年將如何安排?綜觀十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GDP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的目標安排,一路呈現逐步接近的趨勢。2014年的經濟指標安排,GDP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皆為7.5%,首次呈現完全持平的狀態。市發改委國民綜合經濟處處長夏翊表示,“十二五”規劃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兩個指標都定在8%,已經體現了同步的導向,目標一直是實現二者同步。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預計今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或將再次與GDP增速實現同步。文/本報記者 林艷
猜想二:人口調控如何見實效?
據官方的統計顯示,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2114.8萬人,“控人”成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本之策。有媒體報道,從2000年到201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長接近60萬,總人口增加了752萬。人口在短時期內的過度聚集,成為制約北京發展的“瓶頸”,帶來交通擁堵、水資源緊缺等“城市病”。北京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控制人口措施最多、力度最強的幾年。近年來北京市控制人口的措施包括“以房管人”、“以業控人”等,去年則通過外遷企業與大型批發市場的做法,發揮功能疏解、產業疏解對人口疏解的帶動作用。
經過努力,去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比2013年少增加了約10萬人,實現了調控目標。今年,根據北京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北京市研究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標。今后再做發展規劃、上產業項目,有望由人口布局來倒推發展布局,從而形成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的倒逼機制。作為人口調控的關鍵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及的人口調控表述非常值得期待。文/本報記者李天際
猜想三:怎樣留住“APEC藍”?
去年11月,整整六天的“APEC藍”,至今讓人記憶猶新。“人努力,天幫忙”,讓人們重新看到了希望。
現如今,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PM2.5年均濃度下降5%的目標,但是在“鐵腕治污”的背景下,實際僅下降了4%。剩下的1%差在哪兒了?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此前回應稱,這里面既有氣象條件不利、沙塵天氣增多等客觀原因的影響,也有綜合治理措施不夠完善等主觀因素。
半個多月前召開的市委全會上再次明確,今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指標仍為5%。那么今年會采取什么樣的舉措確保不再重蹈覆轍?隨著清潔空氣五年行動計劃的進程過半,明后兩年的治理壓力依然很大,相關政府部門又該如何應對?不難想象,在即將召開的北京“兩會”上,“清潔空氣”必將成為代表和委員關注的熱點。
文/本報記者 王斌
猜想四:反腐重拳有多重?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反腐這個詞從沒有像今年這么熱。去年中央巡視組到北京巡視,指出了存在小官巨腐和培訓中心腐敗等問題。此次“兩會”期間反四風、促黨風廉政建設問題也會是熱點之一。制度層面,北京市委設立了“五人小組”,定期聽取巡視匯報,增設了專項巡視組。北京市委下發關于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相關文件,北京市紀委完成內設機構改革,集中力量監督執紀。這些制度層面的設計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首善之區的大背景下,很可能被重點提到。北京作為首都,紀檢工作制度上有沒有新動作值得關注。
具體來講,北京市去年動作頗大,門頭溝區長等干部落馬,小官巨腐整治行動結束,立案和處分數均大幅增長,專項整治私人會所、培訓中心腐敗等,這些問題會不會在“兩會”上得到回應?比如整治私人會所和培訓中心腐敗的成績單,這些都頗有“看點”。文/本報記者李澤偉
猜想五:“依法治市”有何新舉措?
司法體制改革在2014年提速。繼首批6個司改試點后,有媒體報道,12個省份有望進入第二批試點,全國近半省份將啟動司改。
北京雖不在上述名單之列,但過去一年,北京司法改革著墨頗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掛牌,并在審案中起用“法官助理”,北京高院則在全國法院中率先在判決書上為“法官助理”署名;作為全國首批跨行政區劃地方法院、檢察院試點之一的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緊隨上海之后掛牌成立;最高檢在全國設立的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17個試點中,設在北京的3個試點也在有序推進。
2015年,在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試點基礎上,北京或有望全面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由于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推行院庭長辦案常態化,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負責制的深化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或有望在北京法院全面推行。案件質量終審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機制或有望在此基礎上有所推進。這些熱點問題期待能在“兩院報告”中有所體現或回應。文/本報記者鄒春霞
猜想六:交通治堵還有哪些招兒?
2014年歲末,北京地鐵、公交票價實現上調。在此之前,北京地鐵剛剛經歷了屏蔽門夾人之殤,而高峰時段的超大客流一直都是北京地鐵躲不開的話題。
去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單雙號限行等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北京:交通順暢、秩序井然,以及難得的藍天白云。北京市副市長陳剛曾公開表示,“APEC會議期間少了一半人、少了一半車,效果就這么好,這就反證了我們的容量已經超標了。”
去年年底,北京市法學會完成了《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政策法律建議》課題研究,專家給交通擁堵開出五個“藥方”:立法明確公共交通的優先地位;在擁堵的老胡同、醫院、學校等附近設立“交通靜化區”;立法保障行人、騎車人的路權;實施“購車自備車位”制度;在部分區域實施交通擁堵費。
這些建議能否真正落到實處或許還有待考察,但交通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北京市人代會和政協會議關注的焦點。經歷了2014年的“交通熱點”后,相信交通問題仍會是本屆人代會和政協會上代表及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猜想七:京津冀協同發展怎么破局?
今年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預計將是一大重要議題,也或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呈現。去年12月召開的北京市委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市委書記郭金龍部署2015年工作時曾表示,只要是區域整體發展需要的即使犧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所以,2015年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大方面如何安排,預計將是今年“兩會”上的重中之重。
王安順市長在安排2015年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時,提出了七大重點任務,其中的一大任務就是今年要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其中,怎樣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在哪些領域率先突破?這些問題都盼望在“兩會”上得到回應。文/本報記者林艷
猜想八:申冬奧最后怎么沖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1000多年前,面對燕北寒風,詩仙李白寫下如此的詩篇,仿佛是北京和張家口的時光剪影。今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將投票決定2022年冬奧會的最終舉辦城市,北京能否攜手張家口“再次歡迎你”也將隨之揭曉。
隨著申辦冬奧會的升溫,各項冬季運動在北京、張家口等地的普及與推廣力度越來越大,喜歡冬季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業界估計,北京申辦冬奧會將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014年,北京市和張家口市共同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消息讓開通京張客運專線的建設再次提上議事日程。根據規劃,京張高鐵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工,將于2019年前后完工,交通時間將縮短到50分鐘,從北京市區一小時之內可以抵達張家口及崇禮太子城雪上賽區。
日臻完善的除了交通,還有其他配套設施,現在僅崇禮縣便已擁有11家星級酒店,規模以上飯店20多家,可同時接待6000多人住宿,8000多人就餐,未來日接待能力可達到2萬多人次,年接待游客能力將突破400萬人次。冬奧會的申辦將加快推動張家口步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在京津冀地區打造一個以冰雪為核心的旅游帶。
文/本報記者 董鑫
圖示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