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局調度指揮中心。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出鏡
張博,1982年出生,河北衡水人,2001年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畢業后參加鐵路工作,2009年考入北京鐵路局調度所,現任北京鐵路局調度所高鐵列車調度員。
日發調度命令百余條
每天要按運行圖指揮高鐵列車安全運行、進路盯控900多列次,擬發和發布調度命令100多條,點擊鼠標1500次,接聽和撥打調度電話300余次,部署、確認、下達各種運行計劃200多次,同時,還要不間斷地適時監控16塊調度監視顯示屏。這就是33歲的北京鐵路局京滬高鐵調度員張博一個班(12小時)的總工作量。
春運期間,旅客接觸最多的就是火車站的服務人員和火車上的列車員,對于調度員的工作并不了解。對于自己的工作,張博打了一個比方,“如果說列車、車站、設備部門、接觸網等等是演員、場務的話,那我們調度就是導演,我們的作用就是把鐵路運行效率發揮到最佳,把組織調節到最好。”
一部戲的好壞,跟導演有最直接的關系,那么這樣的一個“導演”的角色,在列車行進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張博所負責的這段京滬高鐵線路上,所有列車的降速、停車等命令,都由他所在的調度臺發布指令,他們可謂是列車運行的中樞神經。
突發情況三秒內處置
張博負責的京滬高鐵調度臺是全路繁忙程度最高、開行列車對數最多、重點任務最重的高鐵調度臺。除了負責日常列車運行調整、調度命令發布、進路盯控等工作外,張博還要隨時處置各類突發應急情況。
張博講述了去年7月底的一次調度命令。坐在屏幕前盯控的他突然發現屏幕彈出了防災系統預警信息,細看之下,有一段10公里長的線路在風速30米/秒的范圍內。風速過高,高鐵運行速度快,很多列車正飛馳在線路上,如果不及時響應,旅客的生命就面臨威脅。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求調度員兩三秒內必須做出判斷,列車是否可以繼續行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須馬上通過衛星電話聯系線路上相應的列車司機,下達降速或者停車的指令,然后聯系客運調度部門,告知列車可能出現的晚點情況,請客運調度所協調車站完成晚點后旅客的處置工作。
不僅是大風天,所有的霧霾天、雨雪天以及地震等災害發生時,都要有調度員判讀列車的風險,做出最妥當最快速的處置。
15分鐘可默畫路網圖
不僅如此,調度員的腦子里還要備著各類應急預案及快速處置流程,為了做到心中有數,遇突發狀況能作出最快的反應,張博還練就了一項真功夫——15分鐘默畫《全國高鐵路網圖》中的50余條線路,標注200個地市級以上的車站位置。
記者看到,張博還能用45分鐘的時間默畫一張《全國鐵路營業站示意圖》,準確地標出4000多個地級市以上車站及各站所在省份、線名,并能隨口說出車站周邊物產、經濟、風土人情。
京滬高鐵跨線列車多,南至福州、寧波、上海、杭州、合肥,北至大連、沈陽、長春、吉林、哈爾濱,涉及膠濟、合蚌、寧杭、滬杭、甬溫、沿海、秦沈、營盤、哈大等多條客專線路,列車運行線路較為復雜。張博對此了如指掌,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出快速疏導接車類別和去向,有的放矢地組織列車運行。
>>北京鐵路局百科
北京鐵路局調度所管轄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部分地區,營業里程7671.5公里,線路總延長19174.3公里。
該所全員712人,平均年齡40歲,共有80個調度臺,以及行車、機車、施工、客運、貨運、供電、車輛、統計、分析等17個調度工種,全面承擔著北京鐵路局的運輸調度指揮任務。
北京鐵路局調度指揮大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調度生產指揮中樞,大廳面積4050平方米,設置245個調度工位,主要管轄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津秦高鐵、京津城際、石太客專以及京廣、京滬、京哈、京九、津山、豐沙、京包、京通、京承、石德、石太、錦承、邯長等17條主要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