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碧波蕩漾。
碧水行動
一江綠水向東流
“《禹貢》梁州之域,古之巴國也。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謂之巴,然則巴國因水為名”。這是唐朝李吉甫在其所著的《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十三《劍南道》中對“渝州”,即今重慶的描寫。
重慶,自古就是一座山水之城。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千百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在8萬多平方千米的巴渝大地上徜徉流淌,滋養著巴渝兒女。巴渝兒女們,蒙受著這些水流的哺育,沐浴著甘露,在這片被大江潤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重慶因水而興,但是曾幾何時,重慶卻因水而困。污水集中處理率低、上游新鮮水源少,雨污管網滯后、生活污水直排、地表徑流污染、養殖污染嚴重、未達標工業污染源影響大等“病癥”損害了重慶的大小“水脈”?!邦^疼醫頭,腳疼醫腳”已經難以使重慶的水環境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為推進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重慶全面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采取城市管網改造、管網與排水戶內外同步雨污分流、污水全面截流、新增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置場、實施中水回用等工程性措施,對污水收集、輸送、處理、回用進行大刀闊斧的徹底改造,綜合解決城市水污染問題。
在次級河流治理上,重慶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理體系:在河流的源頭處,建設生態化的水源濕地林區;所有城市污水實現截流;利用自然河道,開鑿水灣,增大水面,創造原始泊岸景觀;廣種植被,引入動物、水生植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夠自我新陳代謝、生物種類多、景觀獨特的森林生態群落,成為城市新的“綠肺”。
通過一系列水環境改善項目的實施,主城區基本實現建成區和建制鎮污水、垃圾處理全覆蓋。加強養殖污染治理,2010年以來,主城區共取締和搬遷各類養殖場(戶)1708家,所有養殖廢水全部還田或達標排放。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全市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連續6年達標率100%,無一例污染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事件發生。
如今,“碧水行動”將在鞏固原有治理效果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治理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污染,治理工業企業廢水污染,治理次級河流及湖庫水污染,治理建制鎮污水垃圾污染,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
將把對9條次級河流水環境整治、主城區56座湖泊和水庫污染整治作為“碧水”行動的重點,加快建設11個長江清漂工程,治理工業水污染企業150家,新建或改造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68座、城市管網和污泥處置項目45個、鎮級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運設施1225座;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81個、環境風險防范工程9個。
確保到2017年,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到要求,主要次級河流水質達標率達到95%、其余河流和湖庫(主城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區、建制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0%、75%,城區、建制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