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5日從市經信委獲悉,上半年我市工業在取得穩增長、調結構、促成效的同時,工業質量效益持續好轉,實現了穩中提質的總體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7億元,同比增長38.5%;實現利稅522.3億元,同比增長27.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7.8億元,同比增長16.9%;資產總額11518.8億元,同比增長13.9%;全員勞動生產率28萬元/人,同比增長8.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4.9%,同比提高12.9個百分點;虧損面16.2%,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
工業效益增長持續向好
據悉,今年2月、3月、4月、5月、6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累計分別增長36.6%、26%、39.9%、42.2%、38.5%。此外,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利潤增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21.6個百分點。在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4個行業減虧或扭虧,有27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其中汽車制造、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非金屬礦物制品等11個行業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主營業務收入平穩增長
2月、3月、4月、5月、6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分別增長17.9%、16.4%、16.9%、17.7%、16.9%,與全市工業總產值保持了增長的一致性,呈現出平穩增長的勢頭,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汽車和電子雙輪驅動
受市內以長安為代表的汽車企業新品放量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拉動,上半年我市汽車生產和銷售均保持較快增長,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85.2億元,同比增長94.1%,占全市規上工業利潤的31.8%。同時,隨著計算機和通訊產業項目的達產上量以及產品結構的提升,該行業實現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39.3倍。汽車和電子兩大行業對全市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6%。
上半年,我市盈利1億元以上的24個重點企業實現利潤83.8億元,同比增長91.8%,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規上工業利潤比重為40%,對全市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5%。
重點區縣拉動作用明顯
上半年,全市有25個區縣工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有14個區縣利潤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渝北、豐都、酉陽成倍增長。利潤額前10位的區縣共實現利潤205.5億元,同比增長51.5%,對全市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93.8%。(記者郭曉靜 實習生 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