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請問歐洲館怎么走?”世博軸第二陽光谷下,志愿者蔡加麗剛剛含上一片潤喉糖,便又轉過身回答游客的提問:“歐洲館都在C片區,您可以往前沿著高架步道一直往南走……”
此時是14時10分,這是她上崗的第三天,嗓子已經啞了。
蔡加麗所在的世博軸是園區人流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有人統計,試運行高峰期間,這里的志愿者幾乎每10秒鐘就要回答一次問詢。放眼整個園區,答問幾乎是所有志愿者的第一要務;一些擔任秩序維護、參觀導引的志愿者,還時常要 “扯嗓子”。志愿者小組長李倫說,一天服務下來,在回程的車上常常連話都說不出來。
對志愿者而言,吃飯才是考驗。每位志愿者都有午餐時間,但應接不暇的人群往往使他們誤了餐點。即便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最容易被辨識的他們也隨時會被攔下問這問那。先前規定的輪休時間更成了奢望。不少人表示,吃完飯只是坐個五六分鐘就匆匆回崗,一站便是幾小時。試運行后三天,早班的志愿者主要來自復旦大學,服務時間是8時到16時;晚班則來自同濟大學,從16時到24時。
“誰都會覺得累,但沒有人愿意停下來?!盋片區志愿者主管袁秀雅說,自己曾讓片區里維持秩序的志愿者休息一下,得到的回答卻是:“我怎么能離開?”
采訪中,不止一位志愿者反映,他們在服務中受過游客為難。人多時,入口處分發導覽圖的志愿者常常遭到圍搶;問詢時,部分游客常給志愿者出“偏題怪題”,得到的回答稍不滿意,他們就可能出言不遜。
就在中國館預約券初次發放時,負責發券的一位志愿者就被人群團團圍住,差點受傷。而幾位沒有得到預約券的游客,轉頭便手指志愿者連聲呵斥“憑什么?”當時在場的一位志愿者回憶,任憑解釋,對方都不依不饒,最后志愿者們只能連聲說“對不起”。
“我們畢竟不是萬靈藥?!边@位志愿者說。在志愿者們看來,志愿者的職責范圍和能力都有限。參觀者求助是對他們信任,他們很期待,參觀者們能用理解和寬容,來回應自己付出的汗水和笑容。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