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遇
本屆世博會預計參觀人次將達7000萬,其中約95%的觀眾來自中國國內,這對各種品牌來說,上海世博會都或許是一個機遇的開始。
眾所周知,在如今這個信息流通發達的時代,許多分門別類的博覽會數不勝數,世博會作為商品交流的意義已大為降低,許多歐美發達國家對其甚至已不太“感冒”。1984年的新奧爾良世博會因大幅虧損以致破產后,美國國會在1994年決定不再以公款參加類似的博覽會,甚至在2001年宣布退出國際展覽會公約,此后的參加都是臨時決定。那么,本屆上海世博會何以會創下空前的歷史紀錄呢?除了與中國友好的第三世界國家大規模參與之外,許多國家其實更是基于中國上升中的整體實力而不愿在這場盛宴中缺席。
在美國次貸危機仍未散去、歐債危機升級,全球經濟普遍遭遇衰退的當前,中國經濟的表現較為搶眼。在次貸危機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6%;在全球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的2009年,中國GDP增長8.7%,中國經濟成功“保八”。今年3月,在最新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中,世界銀行再次調高了對中國2010年GDP增長率的預期,從8.4%提升至9.5%。股神巴菲特近日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20年都會很好,美國經濟也是,不過,中國經濟的增長會更快,因為它的起點相對較低,會有很多好事情將在中國發生。
而本屆世博會預計參觀人次將達7000萬,其中約95%的觀眾來自中國國內,這無論是對于那些已經為中國人所熟悉的國家,還是仍覺陌生的國度,無論是在中國已有良好品牌基礎的企業,還是在中國市場準備躍躍欲試的品牌,上海世博會都或許是一個機遇的開始。法國陽獅咨詢公司合伙人菲利普?科雷一針見血地指出,盡管非商業性是世博會的典型特征之一,并一直延續至今,但上海世博會為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組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巨大舞臺,必將為那些打算躋身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公司提供無限商機。
政府搭臺
借助世博,發展與中國的外交關系,不少國家的官員或者國家館的總代表都表達了類似的想法。
墨西哥館首席行政官兼運營總監艾多爾多?賽爾德內爾?艾維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能向所有的參觀者介紹墨西哥的文化、歷史、生活和美食等,并希望能和中國在教育、旅游和商貿之間達成更多的合作協議。
5月18日,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抵達上海,并帶來包括24家美國企業高管的貿易代表團,這是奧巴馬總統上任后首個訪華的美國內閣級貿易代表團,他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和能源需求的挑戰,當前中美兩國合作更為迫切,這次攜代表團訪問中國,就是希望帶來更多的雙贏合作機會。
5月20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克林在世博會澳大利亞館宣布啟動新品牌“澳大利亞無極限”,他認為,上海世博會是推出這一品牌的最佳國際平臺,同時,他此行還將確定一項與安徽省簽訂的框架協議,此協議的目的是在汽車、農業商務和礦產資源領域將澳大利亞產業能力與安徽的合作機會相匹配。
5月24日,一場中、瑞企業之間的高級對話將在世博會瑞典館舉行,出席人員包括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以及復星、阿里巴巴、瑞鋼和愛立信等知名中、瑞企業的高層,會議將就如何深化瑞典企業與中國市場和民營企業間的合作等進行探討。
企業唱戲
EurocomGroup公司出現在以色列國家館日。公司副總裁介紹,他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感受絢爛無比的世博會,而是為公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而在部分國家館,一些企業通過“國家途徑”甚至獲得了遠超官方贊助商的品牌效益。
記者在瑞典館看到,無論是店內的裝潢,還是物品陳設,都處處體現鮮明的宜家風格。當宜家家居亞太區總裁杜福延被問及對瑞典館的贊助金額時,他回答道:“當一個品牌因為具備極高的知名度而成為國家的象征時,對國家的貢獻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
在芬蘭館,則處處體現諾基亞的“痕跡”。記者在館內看到,與諾基亞手機匹配的手機套等相關套件成為館內的主力銷售產品。
在以色列館,精明的猶太商人帶著他們引以為傲的科技產品在中國尋找商機,一種被稱為“膠囊內鏡”的白色小藥丸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眼球。只要病患者服下這粒小藥丸,就能通過內置的攝像鏡頭開始工作,針對其經過的多個人體內部,以最快每秒3幀的方式向外界傳輸拍攝的人體內部的情況圖片,包括一直被醫學界難以檢測的小腸盲區,最終從人體安全排出。開發小藥丸的基文影像公司是以色列著名的高科技醫療器械制造商。
5月6日是世博會以色列國家館日,為了慶祝這一日子,以色列財政部長尤瓦爾?施泰尼茨率領由以色列部分頂級企業負責人組成的代表團到訪上海。
目前以色列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的EurocomGroup公司副總裁阿米凱姆?舒勒也是代表團成員之一,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問到對中國的感受,他用了amazing(令人驚異的)來形容,但他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感受絢爛無比的世博會,也不是到中國觀光旅游,而是為公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數據說話
僅15%老外為觀光而來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做的一項有關“外籍人士眼中的上海世博會”專題調研顯示,在世博會上尋找商業機會,特別是中國的商業機會,是外籍人士尤其歐美人士參加世博會的主要目的。
調研顯示,約27%的外籍人士參觀世博的主要目的為尋找商機,僅有15%的人主要以觀光休閑為目的。其中,來自北美的人士(32.9%)對商機的期待最高,其次為歐洲人士(21.4%),以休閑目的為主來參觀世博的人士多來自亞洲(30.6%)。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馬原